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 成年人最省钱的提升自己的方式

107 2024-02-21

书籍介绍

《如何阅读一本书》由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著。其初版发售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多年来畅销不衰。

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本期文章带大家来阅读一下这本经典的书籍,来探讨一下“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尉雪婷 | 新媒体技术运营

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作为主要目的当做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莫提默·J·艾德助

看到这本书的朋友可能会觉得一丝疑惑“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有什么好讲的?事实是,这本书出版80余年仍旧被奉为经典。

可能有很多人在迈入大学或是职场时遇到过这类问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时,读书除了汲取知识外,很多时候也被视为一种消遣放松的形式。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的扩大和增加,骤然接触到逻辑缜密,结构工整的论文或是专业书籍后,很多人会有疑惑:

“为什么我看不懂这一篇文章?”

“为什么这本书看完后却没有留下痕迹?”

其实,阅读从来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他可以说是一个能力,一门技巧,因此他也有可以帮助提升和提高的方法论。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莫提默·J·艾德助和范多伦先生1972年重新丰富内容后出版的一本书,通过一本书的时间,来教会你“如何阅读一本书”,在读完这本书后,希望大家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并都能回答出下面这些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本篇文章作为《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辅助阅读工具可以帮助你快速建立对这本书的理论体系。如果你打算开始阅读这本书,这篇导读可以作为你的启动阅读指南。如果你已经读完了这本书,那么请将这篇文章视为一份建议阅读笔记,将书中的方法和技巧牢记于心,以便在实际阅读中能够应用。

回复关键词【如何阅读一本书】,获取完整思维导图

01

概述

阅读一本书最重要的就是要能“主动地阅读”。我们会接触到成千上万本图书,这些是远超我们的阅读范围的。因此什么样的书籍值得阅读,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这本就显得尤为重要。

选择阅读一本书不外乎两个目标:为了获得资讯而阅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阅读。

阅读艺术就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本部分详细阐述了读本书的意义,为了寻求增长自己的理解力,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

在我们的阅读过程中,只有不断的提问自己,不断地重复检阅自我的过程,才能真正把这本书的内容消化吸收。

02

阅读的层次

本书最重要就是此部分内容,书中不仅介绍了阅读的四大层次,同时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不同层次的区别以及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阅读的层次重点在于层层递进,一层包含一层,每一个层次都是对上一层次的彻底掌握与优化。不同的阅读层次不仅仅是我们个人心智发育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代表了我们阅读能力与技巧的一个成长。

书中将阅读的层次总结为四层,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

一、基础阅读

第一层次是基础阅读,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注重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随着我们接受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基础阅读能力也会逐渐完善。通常情况下,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能够轻松达到这个阅读水平。

二、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入了阅读的层次。就像前文所说,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积累的。基础阅读是包含在检视阅读之中的,除非你能精通基础阅读,否则很难进入检视阅读的层次。

检视阅读共有两个部分: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粗浅的阅读。书中将其分为了步骤一和步骤二,事实上,在熟练掌握技巧后,这两部分通常是同步进行的。

检视阅读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大致了解书本的主旨大意,及其写作风格是否符合个人需求。因此追求速度的阅读,快速判断出一本是是否值得我们花时间精细的阅读极其重要。

书中给出了略读的方法,主要分为6步:

  1. 先看书名页,如果有序先看序

  2. 研究目录页

  3. 查看书中附有的索引

  4. 看出版者的介绍

  5. 从目录中挑几个看起来与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 把书打开,随机选择一些内容阅读,不要忽视最后的两三页(后记)

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方式,我们可能只需要花费几分钟,最多一小时,就能够对一本书了解颇多。当然,如果一个人不够灵活,或是无法集中注意力,那将很难进行检视阅读。

同时,书中也给出了粗浅阅读的方法: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这是有悖于很多人的阅读习惯的,大多数人更习惯于逐字阅读,遇到生字词就去查询。但是如果我们耗费大量时间去做此类工作,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

例如,很多人曾经被要求阅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当我们一幕一幕的理解,查阅资料,好不容易读完一本剧本后,你已经忘记了开始的一幕,自然也无法洞察出全剧的意义了。

检视阅读的两个步聚都可以当作是要开始做分析阅读之前的预备动作。第一阶段的检视阅读是有系统略读,就是准备要了解本书的架构。第二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之为粗浅的阅读是帮助阅读者在分析阅读中进入第二个阶段。

三、分析阅读

阅读的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一步步分析书籍,这一层次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书籍。原因很简单,我们在最初说过有些书的阅读只是为了获取资讯,它并不难懂,甚至是显而易懂的程度。这类书籍并不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分析阅读,这也是我们在检视阅读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检视一本书是否值得我们进行分析阅读。

书中将分析阅读整体归纳为三个步骤:

  1. 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2. 诊释一本书的内容

  3. 评断一本书

下面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分析阅读每一步应该做什么,事实上就像我们前文说的,当我们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后,他们都应该是并行的,而非有着严格意义的先后顺序。毕竟,反复阅读一本书的内容也过于浪费时间,我们要追求的是一种有效率的阅读习惯。

值得单独提出来的是,分析阅读的规则是一个理想化的阅读。没有多少人完整用过这样的方法来阅读一本书,而使用过这些方法的人,可能也没办法用这些规则来阅读许多本书。

这些规则只是用来衡量阅读层次的理想标准,你是个好读者,也就能达到你应该达到的阅读层次。运用本书所提供的规则,仔细地阅读一本书,而不是浮面地阅读大量的书,就是一个好读者能达到的理想境界了。

四、主题阅读

阅读的第四层次是主题阅读。在前面几个层次,往往是围绕某一本书进行阅读。而当我们深入探究某个领域主题时,我们往往需要围绕同一个主题研读多本相关书籍。

首先,我们得区别什么是“同一主题”的书籍?我们在预设了一个主题后,需要通过一些前置性工作来检验,这本书是否符合我的需求。这也就是检视阅读在这一层次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快速阅读来选定符合要求的书籍。

当我们选定好书籍后,就可以按照书中的五个步骤来进行阅读了,他们之间并不具备强顺序性,可以灵活使用。

  1. 找到相关章节

  2. 带引作者达成共识

  3. 厘清问题

  4. 界定议题

  5. 分析讨论

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思维导图来理清这5步的具体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主题阅读并不是孤立的,对于每本书的阅读我们都需要询问自己是否能够回答出我们在前言中所提出的四个问题。

同时,我们还需要将这些书放在同一个主题下来思考,要思考这个主讨论中的主要议题,或者说是争议。毕竟每本书所探讨的观点一定是有所差异乃至冲突的,这些观点有对有误,也有可能只是真相的不同部分,这些都需要我们作为读者来整合思考。

换句话说,主题阅读的目的,并不是给阅读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问题提供最终答案,也不是给这个计划开始时候的问题提供最终解答。

主题阅读就是要面面俱到,而自己并不预设立场。

实现一种“辩证的客观”。

03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我们在前文提到过几次,在阅读一本书前需要先明确阅读的目的,以及你所阅读的书籍类型。这是因为不同的读物显然有着不同的阅读方法,我可以用分析阅读的方式去一点点拆解一篇晦涩难懂的理论文章,但是显然我无法用同样的方法去阅读一本充满幻想与怪诞的非虚构小说。

因此,了解不同读物的基本方法也是帮助我们增进阅读能力的重要问题。

以下这个思维导图是根据本书的第三篇所整理而成,涵盖了实用型书籍、诗歌、小说、戏剧、历史书、新闻报刊、传记、科学论文等各种类型文章的阅读技巧。原书中本篇内容篇幅较长,建议大家可以搭配本思维导图配合学习。

部分思维导图预览

这些书籍的阅读中,我们要时刻记得一个重要的事实: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出问题,特别是四个最特殊的问题。这四个问题与任何一本书都有关,无论它是虚构还是非虚构,是诗歌、历史、科学还是哲学。

04

说在最后

在本栏目的第二篇选择推荐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是有原因的,这本书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人们讲解了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很多人在阅读这本书时会感到些许遗憾,因为已经错过了中学、大学等阅读的黄金时期。但好在,读书是一辈子的学习。

最后用书里的结尾来送给大家:

“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本书内容更偏理论性,在此为大家提供小编精心整理的全书思维导图,作为一项辅助工具,帮助各位更好地梳理并理解文章内容,各位小伙伴可以回复关键词【如何阅读一本书】获取完整思维导图。

第二篇思维导图预览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5MzUyOTgwMQ==&mid=2247524434&idx=1&sn=699914d119e10f9b5eec70d0698887ac&chksm=c02f5bf4f758d2e2850d70d7a95240fcb8381c326c7925fa26a2e708df9415087e96d4e65fc9#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