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阅读、写作和思考

103 2024-02-24
昨晚看完电影回来,洗澡时冒出来的一些想法,遂写下这些文字。

阅读的惯性

小时候物质和娱乐生活没那么丰富,寒暑假除了动画片,仅有的打发时间的方式,也许就是看书了。托做老师的叔叔的福,每次寒暑假都能给我带回来很多学校淘汰下来的课外书籍,贫瘠的童年才不至于太无趣。
小学时的《学生天地》,初高中的《读者》,大学时的《青年文摘》,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移动流量费用很贵,上网只能去网吧的年代,给了尚在成长和初步认识世界的我巨大的精神滋养。
毕业后辗转来到了上海,从事了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岗位,杂志看的少了,专业的技术职场类书籍倒是看了蛮多。初入社会的我,一边跌跌撞撞迎接来自社会的毒打,一边拼命看专业书籍升级。
近几年阅读的范围从专业的技术书籍和职场管理书籍,开始扩展到人文社科、散文小说等方面。甚至去年有段时间内心焦虑不安时,还看了很多哲学类书籍,试图从中寻找一种慰藉。
年过而立,读了一些书,也开始明白阅读对自身的意义。如果从功利角度来说,专业的技能书籍更能带来短期直观的物质收益;但人毕竟不是功利性的动物,除了物质还需要精神上的需求。而精神需求的满足,离不开电影、书籍、音乐等艺术带来的滋养。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非专业类的书籍,作者通过一个个故事构筑了一个个不同的虚拟世界,我们通过阅读,在这些虚拟世界畅游,甚至将自身代入其中,体会其中千奇百怪的人生。这些虚幻的经历也许并不会对当下的我们有直观的帮助,但在很久之后的某个瞬间,也许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会让我们再次想起虚幻世界发生的故事,然后陷入阅读时的某种情绪中。
但人毕竟是个情绪性生物,当某种虚幻的情绪触动我们时,我们会下意识的寻找类似的书籍或者故事,在其中寻求某种舒适或者安全的体验,以逃避现实。譬如去年年底陷入深度焦虑的我,一本接一本的阅读哲学类的书籍,试图寻找一种心安的理由,慰藉自己的方式。
之前有次和朋友聊天,我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这个世界先天是空洞的,需要在人生的各种体验中不断汲取外界的养分来成长,直至自我的小世界悉自足矣。
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不同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而通过阅读来汲取养分的方式,可能会陷入一种不自觉的惯性。当下的我们甚至无法察觉这种惯性,长期陷入某种情绪中,有时候需要隔很久才能反应过来,或者其他养分优先级更高时才会不自觉的转换过去,陷入另一种情绪。
这种阅读的惯性并不意味着都是坏事,但如果长期陷入同一种惯性,人会被这种惯性所反噬,然后刻舟求剑。

写作的陷进

前几天看到一个短视频,其中有段话这么说:
教会一个人批判性思维最好的方式就是教他写作,因为思维和写作没有区别。
我坚持写文章差不多快七年了。以前上学时候,喜欢写作的原初动力,可能是小学五年级的一次作业竞赛,我拿了我那个小镇的第一名。后来初中高中,校刊校报的内容,大约有五分之一是我一个人贡献的。毕业以后有几年中断了,因为忙着提升专业技能,因为忙着为房租水电费奔波。
16年重新将写作捡起来,开始写技术文章。最初只是打算将学习笔记、技术实践的内容整理出来,后来渐渐有了关注和阅读量,有了粉丝留言,这些因素支撑了我在工作最繁忙的那几年,也坚持每周更新技术文章。
近两年许是经历了很多的变故,也或许是看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书,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变了很多。除了技术文章,我开始尝试写职场成长、读书笔记和个人杂谈类的文章。阅读量也不低,经常有粉丝留言,和我交流一些自己的看法。
昨晚洗澡时突然意识到,自己今年在写作上好像陷入了一种困境,或者说写作的陷进。有时候状态好,对一些事的看法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同,因此会在后面的很多文章中翻出前面已经写过的内容,不断引用,不断重复和强化这种叙述的内容。有时候甚至想为自己的灵感点个赞,洋洋自得,此刻想来,不免觉得惭愧。
我其实很讨厌这种不断重复的过程,我更希望自己写出来的文字,每次都有新的思考,能有自己的见解。而这种写作的陷进,其实就是陷入了短暂的舒适区域,或者说一种精神的愉悦快感,它促使你不断重复,创造更多的精神快感。
从理智的角度来说,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将自己对一些话题或者问题的看法,阐述出来。有些问题当时可能只是有一丝的灵感,并不一定想的很明白,但通过写作,却是可以写明白的。就像有些事情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实践出来的。
人类大脑的思考往往是抽象和无序的,而写作是直观而有序的。写作是语言表达的工具,更是思考的工具。组织语言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整理知识与想法的过程。
正如我很喜欢的访谈节目《十三邀》第七季的Slogan所说:
观念固然重要,行动才是灵魂!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2NDAwMjM1NQ==&mid=2247487167&idx=1&sn=6bd475fe306d6c1d5b7b7f5c9a998596&chksm=ce7146e3f906cff5b9392d50c681a4f7d4640fec776e2ea8f898574933e23522d3a53f7393b8#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