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DDD你真的理解清楚了吗(8)非敏捷团队

372 2025-01-11

我们非常重视原创文章,为尊重知识产权并避免潜在的版权问题,我们在此提供文章的摘要供您初步了解。如果您想要查阅更为详尽的内容,访问作者的公众号页面获取完整文章。

查看原文:DDD你真的理解清楚了吗(8)非敏捷团队
文章来源:
充满诗意的联盟
扫码关注公众号
文章摘要

DDD在非敏捷团队中的实践

敏捷与传统开发模式的选择

敏捷开发并非适用于所有研发团队。在某些行业中,稳定开发和安全可靠更为重要,因此传统开发模式仍然具有优势。然而,传统开发团队同样可以实践领域驱动设计(DDD),关键在于选择适合的方法。

领域建模的简单实践方法

对于嵌入式或桌面端系统,业务流程较为简单时,可采用需求讨论中的领域建模。例如在智能温控系统的开发中,通过与客户的需求研讨会,利用“统一语言建模”方法,捕获关键业务术语并绘制领域模型。这种模型帮助团队与客户明确需求,并逐步细化系统设计。

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的结合

领域模型用于描述静态的数据结构及关系,而用例模型则用于动态地表达业务操作流程。例如,通过编写用例描述,可以全面分析业务流程,包括参与者、触发事件、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这种结合使得需求分析更加全面,并支持后续功能的迭代设计。

设计原则与可扩展性

基于“单一职责原则”,可以将不同功能分离为独立的控制器。领域模型中提取通用接口,有助于支持未来的扩展需求。例如,传感器和加热设备可以设计为可插拔的模块,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DDD的优势与变更维护

DDD的价值在于简化需求变更的过程。通过调整领域模型和用例模型,在设计阶段梳理清楚变更方案,避免直接修改代码。例如,为温控系统新增“智能温控”功能时,只需增加一个新的传感器类型和控制器即可实现。这种方法确保系统长期维护成本低,设计结构始终保持清晰。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

查看原文:DDD你真的理解清楚了吗(8)非敏捷团队
文章来源:
充满诗意的联盟
扫码关注公众号

范老师与大家探讨架构设计、软件重构、敏捷开发,以及微服务、大数据技术。

19 篇文章
浏览 7750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PMO实践白皮书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