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存储对你意味着什么?追忆一下逝去的青春年华

306 2023-08-26

昨日晚上开会,聊到研发组织的设备管理问题,突然想到似乎我们今天的IT环境下,设备管理正在逐步走出我们的生活。这里我想说一点就是,那些重型大型的存储设备和服务器正在逐步地远离我们的生活,过去我们做IT项目,还会跑客户现场的机房去安装软硬件,拷贝磁带机。现在这种回忆很快就会成为young generation教科书上的历史故事了。

小时候记得是去少年宫学习的计算机,那时候班级里只有非常少数的数学好的人才会拥有这种机会去学习计算机,我也是运气好,知识偶尔数学考的好了一两次,老师误以为我数学还不错,就送我去学习计算机了。学习的是绿屏幕的苹果机。用的是五寸软盘启动机器,启动的程序也非常简单就是LOGO语言(估计我们这一代的人都学过这门语言)

图:绿屏幕的电脑上呈现的LOGO语言

那么对我们这代人来说,第一次接触到的存储设备就是五寸磁盘了。五寸磁盘非常的大,也不太容易保存,因为真的是“软”盘。

当时我们学习的程序都是在磁盘上被记录下来,用一个纸套保护好,带回家保存。上课的孩子每个人都会拿回去一张。虽然拿回去那时候家里也没有电脑,可就是觉得很炫酷。后来一直到了大学也都依然保存着一些,留作纪念。可惜后来家庭装修以后,再没找到这些历史产物。

记忆中在1997年前后,那时候还是正赶上我们中考的年份,可很早接触电脑的我,仍然没有经住诱惑,会被人带去网吧玩,幸好自己很早学习并且考了几张计算机证书,当隔壁网吧老板有电脑软件和系统问题时,我也可以及时出手相救。那时候的套路很简单,一张kv300/400,一张空3寸软盘,我纯靠了记忆和仅有的一些英文词汇量,居然可以制作出一些启动程序,然后迅速的拯救一些已经瘫痪很久的机器。为此,我总能找到机会为此免费玩一下午电脑。

图:8寸,5.2寸,3寸磁盘

由于当年母亲的支持,其实我个人电脑应该是从小学5年级左右就买了,作为80后的一代,算是较早的一批了吧。

当时买的电脑是80386 SX。后来才知道原来还有DX的型号,就天天吵着问我妈,为什么没有给买DX,害得我后来的KOEI三国志4都没法启动因为内存不足。尽管做了无数尝试。

不过最美好的回忆也在那一段,那就是KOEI的大航海时代2这部大作,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一张3寸磁盘也是有放不下一个游戏的时候。当时copy游戏的方式也比较有趣,我们是用ARJ压缩程序压缩成了3个文件存在3张3寸磁盘中。需要copy出来一一解压。整个过程总是感觉惊心动魄。因为听到磁盘读取的声音感觉是那么的激动和美好,也担心突然读取失败。

有人可能好奇会问了,为什么当时硬盘不买大一点呢?那我可就要给大家再科普一下了,为什么硬盘不买大一点,磁盘要那么多。很多时候看一个人家庭富裕如何,第一看是否家里有电脑,第二是看他家里有没有许多磁盘。当然这都是我们孩子眼中的”所谓的富裕“

我们家当然不算富裕,因为电脑是SX的,磁盘没几张。SX的电脑有一个先天缺失,就是内存不足,同时作为减配版本,我的硬盘就少的更可怜了。记忆深处,当时386 SX的电脑硬盘只有40MB。没错,你不用惊讶,就是这么多。所以你觉得一个DOS6.22占据了一定空间后,我还有多少空间可以玩呢。。。?自己脑补。但是当时的确让我们心灵觉得”富裕“了。

当然后来因为自己的对赌协议,每个人的童年应该都有一些和父母的对赌协议吧?我获得一台不错的586电脑。当时用的词汇叫升级。当然现在也会这么用。基本等同于买台新电脑。但当时我们的升级是真的升级。显示器保留,硬盘换了,主板换掉,内部还进行一些大改造,3寸磁盘驱动器还留着。增加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设备叫CD-ROM。就是俗称的光驱。

我的第一台光驱设备是一台至今都很少有人知道的设备。是NEC的CD-ROM,可以连续放入4张光驱。内部可以来回切换4张片子。因此在看电影电视剧的时候,可以不用拿进拿出随意切换。当然最终因为光头损伤质量奇差导致过早的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也因此很快就换了别的光驱。但是当时我绝对是我们弄堂里少有的具有先进设备586的红人。

图:NEC传说中的4*4 CD-ROM

当然随着时代的演进,更多更好的磁盘驱动器被发明出来,也随着产生了DVD-ROM,蓝光ROM。包括刻录机。

人们的贪婪总是希望可以拥有更多的磁盘空间,存储更多珍贵的记忆和历史信息。

终于有一天人们意识到,需要一些改变了,于是在网络时代到来的时候,对于存储介质的纷争产生了一些演变。

那么就是CD-ROM,DVD-ROM都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人们意识到,似乎硬盘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棒的介质,加之于网络时代的兴起,故而越来越多的人考虑装配电脑时,不考虑购入光盘了。于是硬盘本身的存储容量也就变得越来越大。

从早期的40MB变成了2G,再以后开始指数级上涨成为40G,80G,120G,直至演变为现在的1T,2T。当然现在似乎移动磁盘或者U盘也可以是1T了。回想当年的话,真的会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图:计算机硬盘

个人电脑存储介质的容量提升似乎并没有一次停止脚步,并且甚至由于对于用户体验的深度思考,人们逐渐发觉单纯一台电脑存储容量巨大并无法为整个家庭带来整体的提升,因此开始逐步发展成了一种更趋于云化的存储介质,那就是家庭的NAS

关于NAS,我在网上找到一段挺商业化的解释:NAS是一个可以集中存储照片,影片,音乐及文件等资料的智慧存储装置,将NAS连接家中或者办公网络,即可建立安全易管理的共享空间,集中管理,共享,同步多台装置的资料。您也可以通过手机和移动设备随时存取NAS里面的资料。

图:NAS服务器

NAS几乎和网盘是同时代的作品,网盘也许当时处于一个网络带宽还受限的年代,因此没有被应用的非常广泛,大多群众也会考虑其安全性和传输性能等等问题,因此只会尝试性存放一部分不太重要的数据上网盘。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盘的容量变得更大,网速带宽逐步地不再局限,存储安全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对于网盘的利用就渐渐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个人网盘要数Google为先锋,国内当然也有百度网盘,国外有dropbox等等。

与此同时,在商用领域,存储介质也发生了巨变,也不再依赖于大型的服务器设备存储数据,因为云计算的多年积累和发展,逐步的取代了传统的大型服务器的存储方式,企业也开始逐步将一部分数据存放到公有云,一部分存放私有云。企业的IT设备管理中,因为得益于云存储的托管,因此实体设备也因此越来越少。当然也有很多重要数据仍然是有实体存放的数据中心。这一点上,我们仍然没有更显著的超越。但是我相信终有一天,数据中心这个词也会被彻底云化或者被新的媒体介质所替代。历史的更替总是这么的在不经意间发生。

图:AWS的S3云存储

写到此处,不禁思考,存储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对于历史的记忆,还是对于即将到来的未来的一颗暂时埋下的时光胶囊。面对时代的更替,我们也许会丢失许多的存储数据和视频音频,但是丢不走的是我们宝贵的记忆。

编写本文纯粹的是因为一次谈话有感而发,也觉得可以因此给时代胶囊增加一篇描写时代相关的文章。

好了,感谢各位的阅读,文笔有限,知识有限,只能写到此处了。

有任何问题和感想,欢迎加微信探讨:nuchannelx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ODA3MjE4NQ==&mid=2457485875&idx=1&sn=19201e552fc5a7d0cd059e1bf7df9dd8&chksm=ffd96da5c8aee4b35993ae6dfbc9a79116598b8dc06dd9061752e9687722895ec84f6142a1cc#rd

审时度势,踏浪而行

29 篇文章
浏览 4751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软件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