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哲学思考——抛弃自我视角,用无源之见观察,走出现象误导思维模式魔咒

474 2024-01-25

我们非常重视原创文章,为尊重知识产权并避免潜在的版权问题,我们在此提供文章的摘要供您初步了解。如果您想要查阅更为详尽的内容,访问作者的公众号页面获取完整文章。

查看原文:哲学思考——抛弃自我视角,用无源之见观察,走出现象误导思维模式魔咒
文章来源:
制造业真敏捷圈
扫码关注公众号
文章摘要

摘要

作为敏捷教练,跳出固有视角,采用更宏观的“无源之见”或“宇宙视角”是重要的。这种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感觉和本质的关系。

我们的特定视角塑造了事物本质的感知。心理学家罗伯特·库尔茨班提出,情感判断总是自我中心的,与特定视角紧密相关。如果去掉个人或特定视角,感觉和相应的本质将消失。

爱因斯坦的方法鼓励我们摒弃任何特定视角,包括整个人类的视角。这挑战了我们看待事物的自然假设,即人类视角高于其他动物。工程师在争辩时常常受特定视角的影响,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判断是客观的。感觉可以极其微妙地影响我们的判断,而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

爱因斯坦和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提出的“无源之见”概念,主张一种超越所有个体和物种视角的观察方式。这种观点否定了自然选择对真相的权威,认为自然选择创造了多种视角,每种视角都认为自己是真实的。

佛教开悟和19世纪道德哲学家亨利·西季威克的观点都支持这种超越特定视角的思考。它们认为,我们自然的视角是误导性的,而从宇宙视角看待事物,任何个体的利益并不比其他个体的利益更重要。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

查看原文:哲学思考——抛弃自我视角,用无源之见观察,走出现象误导思维模式魔咒
文章来源:
制造业真敏捷圈
扫码关注公众号

在VUCA时代下,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一起来为中国制造业二次赋能,我们一起见证敏捷在制造业中生根发芽,见证中国制造的光荣与梦想!

18 篇文章
浏览 11.8K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PMO实践白皮书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