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DDD你真的理解清楚了吗(10)与AI融合

272 2025-03-01

我们非常重视原创文章,为尊重知识产权并避免潜在的版权问题,我们在此提供文章的摘要供您初步了解。如果您想要查阅更为详尽的内容,访问作者的公众号页面获取完整文章。

查看原文:DDD你真的理解清楚了吗(10)与AI融合
文章来源:
充满诗意的联盟
扫码关注公众号
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领域驱动与AI辅助开发的融合

本文讨论了领域驱动设计(DDD)与人工智能(AI)辅助软件开发相结合的实践方法。作者指出,结合用例模型和领域模型是非敏捷团队向DDD转型的一种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的方法。随着AI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团队尝试利用AI自动生成代码以提高开发效率,但AI在处理复杂任务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将复杂任务拆分成多个小任务,并通过人机协作循环完成,是实践AI编程的关键。

AI辅助研发过程的几个阶段:

  1. 业务探索阶段:产品经理与AI合作探索需求,AI生成初稿,人员反复修改形成最终文档。
  2. 用例模型与描述:AI根据需求文档生成用例初稿,需求分析人员核对并修改。
  3. 领域模型生成:AI根据用例模型和描述生成领域模型,设计人员核对并补充。
  4. 领域对象代码生成:AI按照指定的编程语言和格式生成领域对象的代码。
  5. 服务对象接口生成:AI生成领域对象代码和Service服务接口,研发人员实现接口方法。
  6. 数据库脚本生成:AI生成数据库脚本,研发人员细化字段长度等细节。
  7. 测试用例脚本生成:人工编写测试脚本模板,AI基于模板生成其他模块的测试脚本。

尽管AI不能完美完成所有任务,但它能大幅减轻重复劳动的负担,并可能带来意外的好处。软件研发中的变更问题,通过DDD、AI和低代码的结合,可以通过领域和用例模型的变更来实现程序和数据库脚本的更新。这个方法还能提高自动化测试的实施效率。

作者提供的案例和项目可在其仓库中找到,包括DDD单体、DDD微服务和C++示例,显示了Markdown格式的用例模型和领域模型以及最终生成的程序和测试代码。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

查看原文:DDD你真的理解清楚了吗(10)与AI融合
文章来源:
充满诗意的联盟
扫码关注公众号

范老师与大家探讨架构设计、软件重构、敏捷开发,以及微服务、大数据技术。

19 篇文章
浏览 7126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PMO实践白皮书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