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因为我看不上,所以我不要学!

97 2024-01-05
本文1645字,阅读约需2分钟。
谨以此文,献给我自己,鞭策我自己,同时献给所有好学的小伙伴!
我们经常在微信群中看到有些小伙伴说某某框架、某某体系如何如何不好,表面看起来头头是道,然而当你问他为啥这样说,就会发现,他们对于这些框架和体系的认知漏洞百出,要么理解错误,要么理解肤浅,要么根本就没有实践过!
再问这些认知是怎么来的,要么就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要么就是跑到某某框架和体系的官方网站上,看一眼大图,就妄加评论。不但凸显了自己的浅薄无知,而且还彰显了自己的不求甚解和傲慢偏见。
正所谓“因为我看不上,所以我不要学!”,正是因为你不要学,所以你不懂,而你又是如此的盲目自信,你就变得不懂还以为自己懂,到处指点江山,误人子弟。很多不明就里的小白就这样被一些他们认为的所谓的KOL影响了,“这个不好,不学,那个不好,不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那些我们不懂、别人又评价各异的东西呢?听说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吗吧,一样的道理!

01

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

我们不亲自学习、不亲身体验,就没有资格评价它的好坏。同样的一场电影,有人说太棒了,有人说太糟糕了,你信谁的?古人云“知行合一”,意思是如果你不去实践,你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认知,“知”和“行”是一体的。没有实践、甚至连系统化的学习都没有的情况下,就说自己懂,然后还告诉别人这个东西如何如何的不好,谁给你的勇气?梁静茹吗?

02

脱离场景谈框架体系没有意义

我们必须要承认,各种体系和框架,它们都是在特定的前提背景下诞生的,它们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没有一个体系和框架包治百病,脱离场景和问题去谈框架体系本身的好坏是没有意义的,适合我们的才是最好的!专业相机再好我们不会用,倒不如一款手机自动调整参数拍照更方便,也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

03

每个框架体系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每个框架都是大量专业智慧的结晶。我们学习它们,不光要学习这些框架体系本身是什么、如何使用,我们更重要的是学习框架体系背后的思考方式,它们为什么能够解决问题,背后的机理是什么?这些机理是完全可以迁移的东西。不同的框架体系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它们关注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它们达成同一目的使用的手段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04

学得多是为了掌握得少

通过大量框架体系的学习,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各个框架体系有非常多的东西是共通的,这些共通的东西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原则性的东西、核心的东西,这些东西相对于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来说显然是更少的,记忆的负担更小,但凭借它们去解决问题的数量和灵活性更大了。

05

不同框架体系互为补充

不同的框架体系,无论从覆盖范围,还是表述详细程度,以及精确性方面,很有可能出现互为补充的情况。某一个概念在这个框架体系中可能只是一带而过,但在另一个框架体系中有可能会进行详细的阐述,这样再返回来看当前的框架体系,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06

多学习会让自己最大可能站在前沿

当我们学了一大堆的框架体系,我们就会知道原来大家对付某些场景问题大体上都是类似的招数,那我们可能就会心里有谱,这些大概率是经过验证有效的比较好的方法,这样增加了我们对这些方法和理念尝试的信心。

07

掌握越多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越大

当我们只掌握一个框架体系,我们就只会用这个框架体系的视角和方法看待和解决问题,那么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会非常有局限性,如果掌握多个框架体系,我们就拥有了更多的视角,更多的办法,那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幅增强。

08

总结

总之,我提倡大家把思路打开、把心敞开,以极其开放的态度面对我们还不了解的东西,不要人云亦云,在时间和金钱允许的情况下多去学习,开卷有益!也可以找领域专家多多请教和探讨,多多实践,相信大家会有惊喜和收获!

推荐阅读

国企到底适不适合敏捷?
终于有人把验收标准、验收测试和测试用例的关系说清楚了
如何对软件项目经理进行量化考核?
故事是不是拆得越细越好呢?
凭啥总逼我拆成小故事啊?
大多数人写用户故事的时机都是错的
团队级敏捷真的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天哪,你们的迭代竟然是这么玩的!
我也来聊聊传说中的敏捷和小瀑布
快速洞察敏捷研发团队状况之六脉神剑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NjkwNzE4MA==&mid=2247484870&idx=1&sn=c62aff7c157d57db1e80456ba6c4cf46&chksm=ebd48b85dca302932792572062adb85380e51c2f1062dce467d4ce19118d3de7677d0d28efe2#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