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核酸检测的阴性和阳性是怎么界定的(核酸检测 VS 软件测试)

271 2023-08-19
新冠疫情已经三年多了,我们都知道核酸阴性代表正常人,阳性代表确诊病人。我们也都知道核酸阳性代表着感染了病毒,需要被隔离。

但是阳性和阴性是绝对的吗?
答案是:不是。
也就是说:正常人和确诊者也不是绝对的,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

要明白阳性和阴性的判断,必须先搞明白核酸检测究竟测的是什么?
直接答案是:CT值(Cycle Threshold)。

CT值又是什么呢?
CT值(Cycle Threshold)称为“循环数阈值”,这个值代表了人体内的病毒浓度的高低。

怎么来理解CT值呢?
一般来讲体内的病毒浓度很低无法被直接检测到,需要借助检测手段把病毒基因放大到一定程度才能被检测出来。这个放大的倍数就是CT的值。
CT值越高,说明检测到新冠病毒放大的倍数越大,循环的次数越多,用的时间越长,也就是说代表病毒含量较少。
反之,CT值越低,意味着不用放大太多倍就能检测到病毒,循环次数越少,用的时间越短。也就是代表病毒浓度越高,

那么,区分阳性和阴性的CT值是多少呢?
很遗憾,这个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我查到的资料显示,中国是40,美国和日本是35。大家不要小看只差了5,2的35次方和2的40次方得出的结果的差距非常大的。

最后,核酸阳性感染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是不是一个意思?
答案是:不是。

前者只是病毒感染,后者则是在病毒感染后出现症状。

如果要确诊为新冠肺炎,还得加上CT片证据,以及临床上出现的症状,比如是否发烧和咳嗽等。


核酸检测的标准对软件测试的启发是啥?
我总结了以下5点:
  1. 软件测试通过并不意味着说软件就一定没有问题了;
  2. 软件测试的通过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取决于项目风险、项目本身要求以及项目所处的阶段;
  3. 软件中的缺陷不一定会立即引发故障,但是发作的风险随时都在;
  4. 掌握内部原理和逻辑,远比知道一个干巴巴的结果要有价值的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主张测试人员必须懂架构和开发的原因;
  5. 测试工程师的思维模式要告别非黑即白的简单逻辑,面对测试策略,更多的是平衡,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再来看看核酸检测的实施,这个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核酸检测次数已经妥妥的过了三位数,按现在的节奏,破四位数也指日可待。

如果把核酸检测阳性想象成软件系统中的Bug,那么检测出阳性病例就等同于在软件中找到Bug,而且是在线上环境找Bug。

那么现在的很多核酸检测措施就可以和软件测试一一对应上了。

全员核酸 = 全量回归测试(full regression test)
精准防控 = 精准测试(precision test)
封楼核酸 = 单元测试(unit test)
抗原自检 = 开发者自测(developer self test)
核酸混检 = 模块测试(module test)
网格筛查 = 探索性测试(exploratory test)
闭环管理 = 端到端测试(end-to-end test)
动态清零 = 敏捷测试(agile test)
查漏补缺 = 变异测试(mutation test)
检查绿码进场 = 质量门禁(quality gate)
常态化核酸 = 质量内建(build-in quality)
小区解封 = 组件发布(module release)
全员解封 = 正式发布(formal release)
再次封印 = 发布回滚(rollback)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zNDM1MDU3Mg==&mid=2247484073&idx=1&sn=203d0b67bb79f5dd123175238779ac34

关注软件研发行业效能提升与质量提升的工程实践,普及研发效能宣言的价值观、最佳实践与工程落地案例

14 篇文章
浏览 4695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软件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