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能力在趋势面前一文不值,因为猪都飞起来了......

199 2023-08-19

最近跟小米的朋友聊天,当谈到薪资收入时,他愤愤地说到:“我们公司在西安挖了一个团队,平均薪资年薪百万起。

而我们北京这些人,部分人能力比他们还要强,干着相同的活,做着公司的旗舰项目,拿的钱还赶不上应届生的起始薪资。”

这个话题很现实,也是很多企业老员工面临的问题,这也引出了个人能力在社会的「市场定价」问题。

关于收入,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 初始定价:员工入职时的工资水平,起点很大程度会决定你未来收入的高度;

  • 相对竞争优势:个人能力或经历的不可取代性;

  • 产业市值及从业人数比例;

  • 岗位对产业的贡献度;

你的初始定价

针对上述例子,那位朋友属于小米的老员工,在小米上市之前便已经入职公司。

那个时候起始工资的一部分会折算为公司期权,员工每月实际到手工资普遍低于业内平均水平。

而公司上市后的涨薪幅度完全依赖公司的薪资制度,除非员工为公司做出突出贡献,否则很难实现跳跃式涨薪。

产品定价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调高产品售价,就必须要先「调整服务或者产品架构」,否则消费者很难为高溢价买单。

企业员工通过出售自身资源获取报酬,这些资源包括个人的时间、脑力、体力、外貌甚至是风险。

外貌与生俱来,不是自我意识可以操控的,当然也可以做整容手术,那就另当别论了。

毕竟外貌对收入的影响程度跟行业属性和职能强相关,服务行业对长相要求普遍较高,普通职场员工外貌的影响相当有限。

每个人能够出售的时间和体力也差不多,单纯出售时间和体力几乎不可能获得超额回报。

尤其在职场上磨洋工混日子,待在一个组织里用各种仪式感和瞎忙麻痹自己,逃避不确定的现实和挑战,幻想着涨工资、白富美、一夜暴富......

为了让自己的资源卖上好价钱,就只能提升自己的「脑力资源」,本质上来讲获取财富只是基于你智识的变现。

在工作中不断成长,但前期往往有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漫长技能、资源储备期,耐得住寂寞、慢下来、沉下去。

要成为顶级猎食者,你的大部分时间都该花在蓄能和等待时机上。

高风险往往意味着高回报,看下图:

每月换一次灯泡,月薪14w,死亡率50%

赚钱稳定不变的点,就是跑到高风险领域,然后通过信息降低其风险的「不确定性」。

相对竞争优势:个体获利

360 做搜索时,一个百度员工告诉腾讯科技,当时为了应对 360 挖墙脚,他所在部门的几位核心员工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涨薪。

甚至有几个特别聪明的人,在百度、搜狗和 360 这三家搜索公司之间来回跳槽,一年的时间,让工资收入翻了四倍以上。

2020年末,一家中国最大的创业公司,荣耀手机横空出世。姑且不讨论荣耀手机能不能在未来的手机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但对于从事手机行业的个体来说绝对是天大利好。

据小米内部员工爆料,荣耀手机芯片由海思平台全面切向高通平台。

由于其相关技术及人员储备不足,高薪向同行挖人,中等水平的研发年薪百万起步,工资普遍翻了3-5倍,股票期权未来可期......

单从能力属性上来说,这些人综合能力及认知水平未必很高,但手机行业具备较高的入局门槛,小企业只能扒着门缝瞅瞅。

人才培养成本高,且具备相当的稀缺性,「供需」决定收入。

高产业市值

梁宁在产品思维课程中讲过一个例子,有一对双胞胎,在 2010 年一起大学毕业,一个加入腾讯,一个进入报社。

7 年之后,去腾讯的那位已经是年薪百万,而且满街都是挖他的猎头。投资人也在挖他,只要出来创业就给钱。

去报社的那位,因为报社沉沦了,他曾经寄托理想的整个产业都没有了,一切都需要重来。

这里不是说双胞胎的素质或者能力有多大差异,也不是说他们分别跟随的领导的能力或者个人操守有问题。

核心问题是这两个单位所附着的经济体,一个在快速崛起,一个在快速崩溃。

其实我们都有体会,努力工作的工资收益,远远不如2013年以前买了腾讯的股票,或者2010年以前买了北上广的房子。

总结

选工作首先要选行业、选赛道,一个市值更大的行业,通常科技成分比较高,从业人数一般相对较少。

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可能,可以先选择行业中头部企业锻炼几年,练练套路,提升自己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争取尽可能多的主动权。

对于职场老人,换行或换岗(换一个对产业贡献更大的岗位,比如行政转销售、转研发)。

关注简一,共筑未来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TQ1ODM3MA==&mid=2247485530&idx=1&sn=40ad6bda9ec0a1c55824333aec5a53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