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你真的理解清楚了吗(4)上下文

我们非常重视原创文章,为尊重知识产权并避免潜在的版权问题,我们在此提供文章的摘要供您初步了解。如果您想要查阅更为详尽的内容,访问作者的公众号页面获取完整文章。


摘要
背景与问题:
本文聚焦于领域驱动设计(DDD)中的“限界上下文”划分问题,分析了DDD当前面临的两大挑战:概念晦涩难懂和落地困难。作者希望通过一系列文章简化DDD的编码落地,降低复杂度并提高业务梳理和设计效率。
限界上下文的作用:
DDD通过“分而治之”思想将复杂业务划分为多个限界上下文,每个上下文围绕一个明确主题进行领域建模。这种划分降低单个领域模型复杂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例如,电子商务系统可划分为用户、产品、订单与库存上下文,分别处理其独立的业务逻辑。
划分的意义:
限界上下文能够有效梳理复杂业务逻辑,降低系统难以维护的风险。通过上下文划分,开发人员只需掌握自己负责的上下文范围,减少其他业务的学习和维护成本,从而提升系统的开发效率与质量。
划分原则:
作者提出了三大原则:
1. 业务相关度:紧密相关的业务应划分在同一上下文;
2. 业务复杂度:复杂业务需适时拆分为独立上下文;
3. 主题域与支撑域:主题域为核心业务,支撑域则为共享数据和辅助功能。
主题域与支撑域的区分:
主题域是系统的核心业务,如电子商务系统中的订单、支付和物流。支撑域则是为主题域提供共享数据支持的上下文,例如产品上下文。产品上下文可以为多个主题域提供数据,但本身独立于这些域。
通用域:
通用域处理系统中跨模块、跨产品线的通用功能,如支付功能。这些功能需根据实际需求考虑是否外部采购或在内部中台中搭建。
动态调整与未来展望:
上下文划分并非固定,而是随着业务复杂度的变化动态调整。最终目标是保持每个上下文的平衡,使其既不复杂也不简单,从而持续优化系统质量与维护成本。作者将在后续文章中探讨领域模型如何落地到微服务开发。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