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内心发现之旅:探寻式倾听

51 2024-04-13

听说,听说,有听才有说

听说,这个词语充满智慧,只有好好听,才能好好说。

所以,听说话的人才是推进对话的人。

你想他好好听你说话,但他不理睬,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用心探寻,先理解后回应

半年前,小董的妈妈身患糖尿病,生活开始变得不一样。

药物治疗、作息饮食,外出锻炼都必须严格遵医嘱。

小董看着妈妈几乎都是呆在家里,很难外出走动,心中焦急,每次一提到这个话题,母女俩都是不欢而散的。

“我是金融硕士,不是医学硕士啊。”小董见到我就这样感叹。

“谢谢你告诉我,我可以理解你是想用专业身份来影响你妈妈吗?”我看着小董的眼睛说。

“是的”小董很干脆地回答我。

我接着问,“那么,你可以想象下你妈妈真正在意什么呢?”

我看小董张口就要说,我示意她暂停下,我邀请她坐得更舒适些,让这份暂停更舒展。

我试着引导她进入向内感受。

“请你用心去探寻下,如果你进入妈妈的内心,你会发现什么呢?”

一分钟后,她含着泪光说了一段感人心扉的话语。

最近,她告诉我,她居然很好地影响了她的妈妈,现在已经遵医嘱锻炼了。

我感觉到了她的开心,她授权我分享了她和妈妈的对话。

小董:妈妈,我知道您不想和我谈锻炼的事。
妈妈:是的,我很不想谈,一谈我就烦躁。

小董:妈妈,您说的烦躁是什么意思?

请注意,妈妈的表达有删减,从前的小董没有在乎过,一听而过。

妈妈:一出门,我就想到了你的爸爸。他在的时候,我一生病,他马上就会把一切安排得巴巴适适的,完全不用我自己操心。

小董:听起来,没有爸爸的照顾,妈妈好像有些孤单。

请注意,小董听的不只是信息,更是妈妈的情感。

妈妈:我只是想你爸爸了。我希望自己不是你们的负担。

小董:我明白了,妈妈。我真的想帮您。如果,我能像爸爸一样帮助到妈妈,我会很开心的。而不像前段时间,我感觉自己我无能为力,帮不上忙,又很着急。

妈妈:真的吗?太好了,我其实也是想出去锻炼的......

小董告诉我,当用先理解后回应,用妈妈的视角去看待这件事的时候,自己和妈妈的谈话居然有本质的改变。

用心探寻,用心倾听

大脑的过滤机制,会让你的思路清晰,也会让你误解信息。小董知道删减、扭曲、一般化是误解的原因,所以她开始用探寻的方式,用心倾听妈妈信息背后的意思。

小董之前和妈妈的交流处于“是什么?”的状态中。在这个状态中,小董仅仅知道妈妈不想锻炼。

用探寻式倾听,小董和妈妈的交流进入了“为什么?”的状态中。最终,小董通过理解妈妈的内心想法,也影响了妈妈的改变。

在交流中,人们要打开心扉,最重要的是看你对TA说的话是不是真的感兴趣,是不是真的很在乎TA。

倾听因为缺少表现力,往往被人低估它的价值。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你在听对方说话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中,很少去关注到对方在说“是什么?”和“为什么?”。

进入书店,你会找到很多倾听的理念和方法。如果你想学习一个框架可以通用到任何场景中,那么探寻式倾听适合你。

1、把心放在TA的身上

表现层面

忽略周遭背景的各种影响。走动的人、突然冒出来的声响,都不能摇动你关注对方的表现。

表达层面

停止一切会让自己开小差的动作或念头。把你的注意力分配到对方表达的内容上。你可以通过自我发问来管理自己的意识——对方到底想告诉我什么?

情感层面

亲切,不游离,用心感受对方情绪的变化,去体会这份变化的感受,并保持平等、开放、专注、同理的状态。

2、提前调整好接纳他人的心理空间

接纳不只是对方这个人,还要接纳对方的言语和表达观点的意愿。

接纳不只是点头微笑,还需要适当复述对方的话。

3、探寻内心真实的想法

为了解而提问

比如小董问她妈妈,“您说的烦恼是什么意思?”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把提问当成盘问,二是要给对方足够的安全感,给对方不回答问题也是没关系的感觉。

印证你的理解

比如,小董说,“听起来,没有爸爸的照顾,妈妈好像有些孤单。”你的感知力或许很准确,但需要向对方印证。印证的行为本身是传递一个信息——我想理解你。

4、认同对方

肯定对方的情绪;支持对方的决定,都是高度认同的表现。认同的本质是告诉对方——我会和你站在一起,看向你需要的方向。

比如,小董说:“我明白了,妈妈。我真的想帮您。如果,我能像爸爸一样帮助到妈妈,我会很开心的......”

5、控制你内心的解读

在交流中,你的大脑不断在对外界的言语做出反馈。这种反馈让你内心不断有声音出来。

这些声音,可能来自系统1的快思考,也可能来自系统2的慢思考。(参考《思考,快与慢》)

你需要给自己强调的是,“不经过大脑思考的说话”都是快思考干的坏事。你需要管理你的两个“杯子”,一个是你心中不由自主出来的念头装满的一杯水,一个是你好奇对方会怎么说的一个空杯子。

先听听系统1的声音

在听对方说话的时候,你可以先听听“系统1”的声音。大脑中自主思维在说什么话?为什么大脑中会冒出这样的声音呢?哈哈,看见自己的念头涌向自己的“杯子”,观察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很有趣啊?

再改成系统2的言语

作为初学者,系统1的声音对你来说很强势,你脑中不由自主冒出的系统1的声音总在影响系统2的发挥。你需要拿出一个“空杯子”,好奇对方会说些什么呢?

6、非语言的交流

身体语言、眼神交流都没有声响,不注意,很容易忽视。但你是知道的,一个脚尖朝向门口的人,并不是真想听你说话的人。观察对方的非语言的交流,有助于理解对方真正的想法。

7、结构化对方的观点

梳理对方的论证、观点的方法。对方分享后,可以说说自己理解到了几点,这会让对方感觉到你是专心在听对方的说话。

尝试把对方的内容在脑中构建思维导图。我常常会用这种方法来激发我对别人的好奇心,并且可以在脑中分为“情感、信息、关系”三个不同模块来做思维导图。

小结

听说了一个案例,探寻了一套方法,是否对你有用。建议你在行动中构建你的认识。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c4MDQyMQ==&mid=2247487048&idx=2&sn=764a1b8bf90917ea89687253e88afed6&chksm=ecbe59a2dbc9d0b4a89b48a45a20c0a584870c8c5e7bb1b7eed835ee687b5251337cbcc7a650#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