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尔东陈的7月工作小结(上)

198 2023-08-25
第二届技术日交付的反思与总结

我们除了在项目的探索和设计上用到了设计思维的方法,同时在整个项目的交付上也用到了一些敏捷实践。

今年技术日的项目复杂度很高,靠大脑去管理风险很容易有遗漏,第一时间就想到拆分需求、利用看板进行可视化管理,同时引入了站会的管理机制。因为和项目组的同学很熟悉,大家对我比较认可,所以去推动团队站会的实践时候是比较顺利的。(你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决定了你对敏捷实践导入的困难程度)

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的,敏捷实践的几个关键性作用。第一是会的仪式带来的社交压力对每个人的投入都是一种驱动力。第二就是需求拆分能够帮我们更进一步的看清事情,能够更好的做计划和避免焦虑。第三是需求的分层、分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组织对应的任务,促进完整的交付带来价值。第四是我们的人员分工和相互补位,在项目启动之初,我们会为每个人都确定一个关键的职责,但是同样也要求大家都为整个项目贡献。第五是活动最后几天设定的冲刺目标能够让我们更加聚焦、快速交付。

但是最近也有一个思考:技术日是一个固定时间的项目,不可能无限制的为了最好的效果扩大我们的项目范围,所以在时间确定的情况下,我们的需求范围和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平衡因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项目的细化之后发现的需求蔓延、疫情的升级导致活动方案复杂度提升。但是人员就那么几个,每个人的负载都非常重,随着需求范围的蔓延,本能的就像通过加班来解决。

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我会提前通过估算和大家的投入程度来确定合适的项目范围,更早引入冲刺目标促进大家的聚焦和合作。

技术日项目中的一些假设和学习

第一个失败的假设是:我们认为扫码知识问答的活动参与度会很高,因为会送周边礼物给大家。实验证明大家对于这类的答题活动并不感冒,就算在直播前也有完整的20分钟预热让大家来答题,转化率仍然也不算很高。

学习:扫码答题对受众来说成本比较高,如果礼物不是很吸引人的话效果堪忧

第二个失败的假设是:知识问答作为签到大家应该会很愿意参加(我们由于疫情的原因上海没有线下的签到环节,所以考虑将知识问答作为签到送出周边礼物)。但是实际demo的时候发现大家会很排斥这种方式,参与度也不高,而且会很困惑签到为什么要答题。


学习:活动的设计第一原则是用户的体验、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


第三个失败的假设是:利用钉钉直播会很顺利、没有风险。实际发现因为未知原因直播声音一场,通过临时的重启电脑才解决。


学习:对关键不可控的部分需要有 backup 的方案


第四个失败的假设是:异地的分会场不用过多设计、大家参与度难保障。实际在进行活动方案策划的时候,发现关键干系人对于杭州同学的体验感是非常重视的。

学习:方案制定阶段要充分沟通清楚目标,避免项目风险和返工

第五个失败的假设是:用JIRA能够帮助大家有效了解和跟进任务。实际发现大家对不熟悉的新工具使用成本是很高的,最终变成我自己一个人的管理工具。

学习:任何不熟悉的工具都有学习成本。如果是一个临时的项目。在选择工具上,要选择大家接受程度高的工具,例如Excel

关于用户增长的几种策略

在主流的ToC产品中我们看到营销有两种典型的场景。第一种是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接入一些弹窗或者广告来促进营销的转化,另一种方式是做一些主题日的大促活动,例如618、双11等等。另外还有一种是智能文案的营销,通过不同的文案进行测试用户的转化率。

在技术运营的工作中,我们的公众号增长、营销动作也有类似的两种场景,第一种是在常规的活动中,例如techtalk、技术论坛精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植入一些营销的广告,促进用户关注的转化。另一种方式是借势营销:例如技术日或公司内部一些活动,可以为你的公众号、平台进行引流。

需求吞吐量、需求池健康度、履约率的分析

研发效率的分析应该是逐层递进的,不应该是一套指标,应该随着不同的时期选择合适的指标来发现问题。

需求吞吐量上我们能看到研发的输入和输出环节的健康度情况,输入端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产品的工作是否健康、输出端我们看到的是交付的工作是否健康。


需求池的健康度,我们更多看的是每个迭代是否有足够的需求来进入到开发阶段。背后关注的是产品是否有很好的规划和工作节奏。

履约率更多看的是研发的承诺度,从排期的需求中的预上线时间和最终的上限时间来跟踪研发的履约率和承诺度情况,承诺度代表着研发的可信度,关系到研发和产品、业务之间的信任感。

度量最重要的目标是为了支持决策

思考你所有的度量指标,如果没有办法支持你的决策,那他就不是一个好的度量指标,而且在团队在组织的不同阶段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需要作出的决策是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度量体系的设计应该随着组织的不同阶段而变化。

关于远程协作的一些反思

听完tw技术雷达峰会之后,对远程协作有更多的思考。首先一个团队的协作分为4种模式。第1种是团队所有的人都在同一个地点;第2种多点办公:类似不同的研发中心之间的协作;第3种是卫星员工:个别的同学在异地,其余的同学在一起;第4种就是全员远程:所有人都是远程办公,类似于疫情期间的办公状态。

对于企业来说,远程办公的形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一方面能节省企业的运营成本,第二方面能应对更多的不确定性,例如疫情。同时远程办公,还能为你招纳全球的人才,让他们可以不限于地理位置。同时大家都习惯远程办公之后,掌握对应的能力之后,是能够提升团队的协作效率的。

我自己的判断是同城的面对面协作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具体体现在大家可以及时沟通,不用等待,另外一点是大家之间的信任感会更容易建立。

如果没有同城面对面的协作,那我更推荐的是全员远程办公的形式。因为这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新的工作习惯需要去建立,不会出现某个别人被排斥在外的尴尬情况。同时全员远程办公,对大家的写作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大家能够更重视协作的纪律性。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MzgxNjE3NQ==&mid=2247486159&idx=1&sn=7f10c9322c730d0dcdc8fb9389db9480&chksm=e8193a4fdf6eb359b7b4473b8326f644ff52c86f127e24c60fe1ae139e46fdc0320f11f3dcf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