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用户故事+Scrum敏捷实战成功案例

版权声明
我们非常重视原创文章,为尊重知识产权并避免潜在的版权问题,我们在此提供文章的摘要供您初步了解。如果您想要查阅更为详尽的内容,访问作者的公众号页面获取完整文章。

凌宇哥聊敏捷创新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一、 团队改进前概况
该工具类软件产品团队是公司的重要产品团队,由2名需求人员、7名开发人员和4名测试人员组成。转型前,团队的项目开发每三个月后进入3-4周的系统测试阶段。迭代过程中为保证质量需进行众多质量活动,并产出大量文档,如需求交底、详细设计评审等。此外,每个迭代的过程度量指标统计及分析需耗费至少2小时。
团队转型前面临的问题包括无法缩短交付周期、过程文档和度量指标统计工作繁重且显得无价值、迭代交付集中在最后三天导致测试压力大和迭代价值交付率低,以及开发人员因强制流程和繁冗文档工作感到不满。
二、 团队改进后效果
经过7个月的敏捷转型,团队已将需求、开发、测试紧密整合为一个整体,并深入实践Scrum、用户故事和发布计划。此转型使得用户故事与Scrum研发规则能够顺畅运行。
改进后的成效显著,平均迭代计划完成率达到90%以上,每1-2个迭代(迭代周期2周)就能稳定交付一个版本。产品发版周期从15天缩短到13天,成功创造出一个短迭代的时间。
凌宇哥聊敏捷创新

凌宇哥聊敏捷创新
扫码关注公众号
凌宇哥聊敏捷创新的其他文章
《敏捷本土化实施框架》原则其八:敏捷实践那么多,具体实施时我应该怎么用?
作为一个初学者,敏捷实践那么多,具体实施时我应该怎么用?
《PMBOK》第6版中的精益敏捷新内容(下)
承接上篇。继续描述《PMBOK》第6版中增加的精益敏捷新内容及“敏捷项目管理”的趋势。
《敏捷本土化实施框架》原则其十一:敏捷转型做到什么程度,才够用呢?
对于企业组织,敏捷转型做到什么程度,才够用呢?
业务敏捷,从用户故事开始 --《用户故事实战》出版2周年小记
为什么业务敏捷是当下的热门话题?\x0a业务敏捷怎样开始切入?\x0a你真正了解用户故事吗?
《敏捷本土化实施框架》原则其六:敏捷团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敏捷团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本文给出分享。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PMO实践白皮书
白皮书上线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