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VSM每周观点】价值流度量指标应用:思想、原则、策略|第6期

262 2023-08-25

本文目录

01 前言

02 度量指标背后的DA思想

03 度量指标的8个基本原则

04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原则

05 本周推荐阅读

01

前言

我们在上周(VSM每周观点第5期)分享了业界非常全面的价值流度量指标体系和度量指标全景图。那么,这么多度量指标我们是否要全部采纳呢?我们如何根据自己组织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指标呢?应用指标的过程中有什么可以遵循的思想和原则吗?

本期我们为大家揭晓应用价值流度量指标背后的思想、原则和指导方针。

02

度量指标背后的DA思想

DA 是什么?

规范敏捷(Discipline Agile,简称DA)是一个混合工具箱。PMI规范敏捷(DA™)工具箱是建立在其他方法论和软件过程框架的坚固基础之上的混合体系。DA采纳现有的实践和策略,并就何时以及如何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应用提供建议。
在某种意义上,如Scrum、看板、PMBOK®指南等提供了“流程砖块”(process bricks),而DA则是将“流程砖块(process bricks)”有效地组装在一起的“砂浆(mortar)”。
DA 思想(Mindset)

规范敏捷(DA™)思维模式是以原则、承诺和指导方针的形式体现。规范敏捷实践者相信DA原则,因此我们承诺采纳这些行为并在这样做时遵循这些指导方针。

原则(Principles):这些原则为组织敏捷性提供了哲学基础。它们是基于精益和价值流动的理念。
承诺(Promises):承诺是我们与同事、干系人以及组织中与我们互动的其他人所达成的协议。这些承诺定义了一系列规范的行为,使我们能够有效和专业地协作。
指导方针(Guildlines):这些指导方针帮助我们在工作方式(Way of Working)方面更加有效,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WoW)。

DA原则(Principles)

规范敏捷(DA)包括了8个原则,其中有3个是跟度量指标密切相关的,也是我们在实践度量应当遵循的原则。

尽力做到最好(Be awesome):尽力做到最好意味着团队和他们的成员尽自己所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度量有助于发现问题,从而改善组织的效能。
基于情境(Context Counts):基于情境意味着团队在选择工作方式、度量指标和策略时,必须考虑他们所处的情境和上下文。
企业意识(Enterprise awareness):企业意识指出了度量指标本身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组织效能和创造业务价值。重要的是,度量指标需要跟组织的优先级对齐。

DA承诺(Promises)

规范敏捷(DA)在思想层面上提出了8个承诺(Promises),有3个是与应用度量指标相关的。

加速价值实现(Accelerate value realization):度量的目的是加速价值的实现。这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与各种时间和价值因素相关的指标来实现,目标是改善效能。

使工作和工作流可见(Make all work and workflow visible):度量是为了使工作和工作量流可见。报告指标是让领导和股东看到工作、业绩和结果的一个方式。

持续改进(Improve continuously):度量本身是为了发现问题所在和潜在的改善点,从而持续改善。我们必须知道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如何改进。指标提供了起点,并使我们能够做到持续改善。

DA指导方针(Guidelines)

规范敏捷(DA)提供了8个指导方针,有2个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应用度量指标。

通过度量提升效能(Adopt measures to improve outcomes):在度量方面,注意情境。我们希望改进的是什么?质量?产品上市时间?员工士气?客户满意度?还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每个人、每个团队和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改进优先级和自己的工作方式,因此他们将拥有自己的一套度量标准,并通过收集这些度量数据,以洞察他们当前的工作情况,更重要的是,了解后续如何调整。这些度量会随着其情况和优先事项的演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这意味着我们的度量策略必须灵活且适合目标,并且会因团队而异。

创建半自治的自组织团队(Create semi-autonomous self-organizing teams):有些团队在领导层提供的边界范围内,在日常层面上自我管理。当团队朝着他们设定的具体结果衡量他们的进展时,他们更有能力提高他们的表现。

03

度量指标的8个基本原则

原则1:这里没有简单唯一的答案

对于度量来说,没有最佳的答案。你需要根据你的团队和上下文情况来定义你的度量标准。如果你需要一些想法,可以从通用或常见的度量指标开始,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持续调整。

原则2:每一个度量指标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了解并分析你正在考虑的度量指标,根据其优缺点找到何时应用以及何时不应用这些指标。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多个指标提供足够的洞察数据。

原则3:从结果和目标指标开始

我们搜集的指标应该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洞见,用于判断我们是否完成了预期的成果。我们可以从业务、产品和技术多个维度进行度量。 (指标详见 第5期文章)

原则4:你度量什么,就得到什么

我们采用的度量指标能否激励预期的行为方式?你度量团队的方式将改变其团队的行为模式。因此,确保你清楚你想要促进和激励什么样的行为。

我们是否得到我们预期的成果?确保你度量的指标是你真正想要改进的。

原则5:尽可能实现自动化

度量指标的自动化能力可以降低数据采集成本、提升数据准确率,获取实时的反馈。目前业界主流价值流管理平台(VSMP)或度量平台可以提供自动采集能力和实时的洞察数据。

原则6:趋势优先于数量

如果两个团队同一度量指标的数值是一样的。但是,其中一个是处于上升趋势,而另一个团队是处于下降趋势。此时,你有更多关于每个团队进步的信息。单靠量化的数据你可能无法判断该团队是处于上升还是下降趋势;而度量趋势有利于我们判断当前的实践/行为是否有效果,并决定继续遵循该实践还是采用新的实践。

原则7:领先指标优于滞后指标

领先指标为你提供对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事情的洞察。而滞后指标展示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领先指标可以为我们提供实时的反馈,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而滞后指标一般用于事后回顾和总结。

原则8:拉动(Pull)优于推动(Push)

不管什么时候当人们想要用到度量数据的时候,度量指标必须是实时可用的。仪表盘(Dashboard)是一种拉动(Pull)的机制,而状态报告(Status Reports)是一种推动(Push)的机制。

04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原则

在2022年由茹炳晟和张乐2位老师领衔主编的书籍 《软件研发效能提升实践》也总结了软件研发效能的7个度量原则。

1)结果指标优于过程指标:以终为始,通过结果指标评估结果,通过过程指标指导改进。

2)全局指标优于局部指标:过度局部优化可能导致全局劣化,只聚焦在易于度量的局部指标上,会以牺牲组织更好地提升全局目标为代价。

3)定量指标优于定性指标:尽量使用量化指标客观评价,并通过系统自动采集,降低对团队的干扰。也不排除部分综合评价的定性指标。

(可以发现,这条原则与DA第6点原则是不一致的,对此你怎么看?)

4)团队指标优于个人指标:指标设定需要促进团队协作,共同努力达到组织目标。不能因相互冲突的指标而破坏团队配合,制造出更多的部门墙。

5)指导性,可牵引行动:指标设定为目标服务,指标数值和趋势可以牵引团队改进,比如适当设定缺陷类指标可以促进质量内建能力的建设。

6)全面性,可相互制约:如:需求周期 vs 缺陷数量;需求吞吐量 vs 需求规模;研发周期 vs 技术债务。

7)动态性,按阶段调整:随着团队能力的提升,指标也需要随着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促进团队持续改进。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jU4MDI3NQ==&mid=2247484495&idx=1&sn=3a313399d54b1052408cdcfed850c225&chksm=96ddcc13a1aa45054e67a8aca1bccebba89827769de431a019a8abb007e60f926071641996b3#rd

为你提供价值流动的最新趋势、理念和实践,不限于:精益(Lean)、价值流管理(VSM)和看板(Kanban)等。

26 篇文章
浏览 7308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软件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