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敏捷本土化实施框架》核心宣言简介一

79 2024-02-19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敏捷本土化实施框架》中核心宣言的第一条问题驱动高于理论驱动问题驱动高于理论驱动作为宣言的第一条,讲明了企业实施敏捷转型的初心,就是应用敏捷解决问题。作为敏捷转型的负责人和执行人,在敏捷转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以此检视所有的转型措施。

一、企业中敏捷转型的主要推行方式

敏捷变革转型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变革措施,对组织影响巨大。很多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对敏捷变革的认知还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由于管理者认知不同,导致了敏捷变革在组织中的实施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性。目前,主要的敏捷实施方式有两种。

1.自上而下

当企业组织高层管理者对敏捷变革有深入的认识,了解敏捷变革对企业的重要性。往往会从组织战略层面决策自上而下发起系统性的敏捷变革。这种自上而下的敏捷变革由于是高层管理者发起,组织战略明确,因而执行起来雷厉风行。这种自上而下的实施方式有很多前置条件:

·高层管理者对当前存在的痛点问题具有清晰的认识。

·高层管理心态开放,乐于接受新的方法来应对目前的问题。能够接受敏捷思想。

·高层管理能够预想快速激烈变革给组织造成的影响,并能够在较大程度内容忍变革动荡。

·高层管理者具有很强的执行力,能够排除障碍,迅速执行。

从以上可以看到,自上而下的敏捷变革实施对高层管理决策者有较高的要求。

2.自下而上

在企业中,往往有一些负责过程改进、生产提效的职能组织。这类组织的管理者,由于自身部门负责的运作职能,更容易发现目前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因而也往往愿意引进各种方法工具来解决问题,提升生产效能。所以,目前很多数企业组织的敏捷变革都是以这种方式实施。这种方式实施有如下特点:

·敏捷变革的发起者往往不是高层管理者,少数是某一组织职能领域的管理者,大多数处于中层管理。

·由于发起者只在某一职能领域或者组织部门具有影响力,因此,前期的敏捷变革也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实施。

·实现几个团队的敏捷转型可能比较容易,但是实现更大规模的组织级敏捷,存在很多障碍问题。

二、理论驱动的优势和不足


理论驱动,是指理论先行、持续驱动改进过程,是敏捷实施中较常见的一种方式。一般在开始时,理论驱动会将方法论直接全盘导入;在过程中,会以理论作为出发点,逐一实施执行。

敏捷是多种实践方法的集合。每一种实践方法,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能够解决一定的领域问题。下面是基于产品研发的生产领域环节,对当下使用较多的敏捷实践的一个汇总:

领域环节

目前主要的实践方法

产品前端

精益创业,设计思维、用户目标达成理论、增长黑客

产品设计

影响地图、客户旅程地图、精益产品设计、精益UX

需求

用户故事、用户故事地图、实例化需求

研发

极限编程、DevOps、测试驱动开发

测试

DevOps

运维

DevOps

运营

精益数据分析、精益客户开发

框架工具

SCRUMKanban

规模化方法

SAFeLeSS

对于上表需要说明的是,敏捷实践方法往往不只可以应用于一个专业领域。比如用户故事,虽然它是一种敏捷需求方法,但是在研发和测试中,我们也可以使用它的故事点数来做研发计划的估算;也可以使用它的验收标准来产出测试用例。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只是依据敏捷实践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划分。

理论驱动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在自上而下的实施方式中,理论驱动可以全面迅猛的强力执行,被改进者能够快速了解整套方法。但是,理论驱动存在一定的不足:

·理论驱动改进,有时处于实施者的视角:“我需要团队进行这种改进”,可能对团队特色化的情况的了解得不够详尽。尤其是一些经验较少的实施者,有时候一套方法理论不一定能够完全应对同一个问题。

·在整个改进过程中,团队关注的中心点往往是“改进能帮助我什么”,而不是将要学习的理论多么先进流行。理论先行的持续驱动,会让团队感觉“我们又要开始了解一个新理论!”。

·对于团队来说,短时间一下子接受一套理论,需要较长的时间消化,在消化的时间周期内,敏捷改进是否能够产生成效是个未知数。如果没有产生成效,团队可能会觉得“敏捷没什么用”?

理论驱动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

1.在敏捷变革实施中,应该以被改进对象为中心,理论驱动会削弱这一点。

2.诸多敏捷实践方法,都有自己特色化的应用领域。但是一种敏捷实践可能不足够应对一个问题现象。比如团队总是延期交付这个现象,是因为团队计划不准确?执行期间需求变更多?还是团队过程质量不过关,总返工?比如只用SCRUM就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不一定。但是,同时大容量的导入多个理论框架,在阶段时间内,团队的消化能力与成效产出是否能够匹配,也是一个问题。

3. 理论驱动有时会产生“镀金”效应。由于追赶趋势而盲目上马的敏捷改进,因为文不对题,可能导致在一定时间内根本看不到改进成效,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对敏捷转型失去信心。

三、什么是问题驱动

问题驱动与理论驱动截然不同,问题驱动是指:

问题驱动以被改进者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要素,以“帮助被改进者变得更好”为实施目标。问题驱动使敏捷变革成为一种产品服务,而不单单是一种组织行为。

无论是个人、团队还是组织,大多数更加关心的是改进是否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而敏捷变革或者敏捷创新对于被改进者来说,只是一种工具手段。

敏捷转型无论对于团队还是组织,都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需要一种方式能够抽丝剥茧,由表及里的彻底实现团队、组织的敏捷化。指令式、理论式的驱动短期可能有效果,但是长期来看是不太适合的。

问题驱动方式依照问题驱动环进行运转。


1.在转型开始,需要实施者详细的了解被改进者的现状现象,分析提炼问题,设计改进方案,定义实施计划,与被改进者达成一致后,开始敏捷转型实施。

2.在实施过程中,实施者应该密切监控被改进者已有的问题,并关注新产生及才暴露的问题,改进方案应该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3.当阶段性的实施后,被应对的问题获得的解决进展情况作为阶段完成,进行检视回顾。

问题驱动在推行敏捷转型的过程中,以问题为牵引。比如团队在不同的改进阶段会有不同的问题:在一开始可能会有诸如团队跨地区合作,沟通交流困难;迭代计划会没有估算,都靠拍脑袋等问题;等过了一阶段,可能会有产品版本没有规划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进行敏捷改进的切入点。

敏捷教练循着问题切入进去以后,从敏捷实践中选取合适的实践对团队进行改进,等已经发现的问题解决了,有了阶段改进效果后,团队就会对敏捷改进从持怀疑迷茫的态度转换成支持态度,整个团队就会慢慢接受敏捷改进,从而能够推动敏捷改进进一步的深入开展。

因此,问题驱动式改进以被改进者为中心,以阶段式成效逐步深入推进改进进程,是一种更容易被被改进者接受和认可的可持续性改进驱动方式。

所以,当在敏捷转型过程中,我们的转型措施不被理解、不被接受、受到抵触、发生迟滞时,我们应该回到我们的敏捷转型初心: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帮助他人解决一些问题麻烦?如果答案是否定、或者是不确定的,那么我们需要认真检视。

--------------------------------------------------------------------

王凌宇,《敏捷本土化实施框架》实践创建者,“组织敏捷转型周期”模型提出者

敏捷领域从业十余年,在企业推行各级敏捷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译著《敏捷开发:用户故事实战》《敏捷领导力:团队成长工具箱》

具有NPDP,PMI-ACP,DevOps Master,PMP认证

TiD、敏捷之旅、DevOps社区峰会等业界会议担任演讲嘉宾

提供敏捷转型规划实施、敏捷产品管理、敏捷创新项目管理、PMO等咨询培训服务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MDk4NjY5MQ==&mid=2247484197&idx=1&sn=da2d8c3f4d3f7fa68543f9e90a1380a4&chksm=ebb15609dcc6df1f57e7f4127468a544cd73f8d7103e6a5867f75ebd18c906857d75f359faf3#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