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一段关于“敏捷”的聊天记录

60 2024-02-29
 

缘起

前两天,有位朋友发来消息,原话是这样的:

侯老师  最近可好哈[咖啡]  我最近总是想扩展下自己获取敏捷技能的渠道  不得法啊  您能不能给些建议哈  比如外界的一些网络活动  论坛等  能看到很多敏捷转型实践的真实情况  感谢感谢

看了之后,感觉是个挺大挺复杂的话题,所以就没有用文字的方式直接回复,而是约了个电话,好好聊了一下,下面就是这次聊天大概的过程,以及其中重要内容的一些摘录。

 

关于“真实情况”

首先,我先和朋友达成共识,上面那段话并非是一个问题,所以就先要对那段话形成同样的理解,我也能够知道朋友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我就先和他说我的理解,其实我看到的是两个问题,或者说他有两个目标。其一,想要提升自己的敏捷技能;其二,想要找到一些方式,能够看到敏捷转型实践的真实情况。

对此朋友也表示同意,所以我建议,先从后面的问题开始,好像更容易一些,也更易于聚焦。

朋友其实想的是,参加一些网络活动、论坛,就能够看到敏捷转型实践的真实情况,对于此,我给他泼了点儿冷水。

因为在我的个人想法里面,网络活动、论坛上,更多都是演讲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很多时候比较难反映出所谓的真实情况。

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演讲者会对实际的情况进行一些“化妆”工作,很可能在组织里面,效果并没有那么好,也有很多人是怨声载道,甚至于嗤之以鼻,但毕竟是自己做过的工作,拿出来讲总不能讲我们做得不好,所以就会只讲好的方面,甚至于添油加醋,涂脂抹粉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非常棒的最佳实践,如果真的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的话,那么就只能是——祝你好运了。

另一方面,确实也有很多组织里面,敏捷转型工作做得非常不错,也产生了非常赞的效果,有可能是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有可能是开发质量得到了大大的增强,还有可能是帮助企业节省了成本甚至于赚到了钱。但问题在于,在短短的五十分钟演讲里面,很难把方方面面都讲透彻,特别是一些关键的上下文。

所以,最佳实践一定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下的最佳,借鉴可以,切不能够“拿来主义”,生搬硬套。

泼了点儿冷水之后,朋友就又和我有了更多的交流,其实是想要在一些场景下,用已经成功的方式来说服大家跟随他一起做,所以才需要一些真实故事来做背书。

如果是这样的目的的话,我的建议是,首先在一些活动上,认识觉得比较合适的人,这里的合适,指的就是感觉演讲内容真的适合自己的组织,而且确确实实也有了一些效果的,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在演讲结束之后,把他抓住,不管是请喝一杯咖啡也好,还是一起吃顿饭也罢,反正就是拉近关系,然后多问些具体的情况,特别是过程中对于各种问题的考虑,以及出现的各种状况的处理,这样就会得到更加丰富,更加立体的感知,而这样的内容也就更容易在自己的组织里面借鉴了。

另外就是,一定不要觉得这样就拿到了标准答案,就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了,标准答案这个东西其实是我一直在吐槽传统教育体制里面非常大的一个弊端,在工作中可没有标准答案可言。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故事作为背书,和同事们讲,“已经有人这样做过,而且效果还不错,我们要不要也试试?”切不可说:“照着做吧,肯定能成的。”这样的做法本身已经就不“敏捷”了,不是吗?

 

关于技能提升

讨论完这个话题之后,我们接着进行下一个话题——如何提升自己的敏捷技能。

对于此,我们还是先进行了一次澄清,那就是:什么是敏捷技能。

这个范围好像比较大,又好像比较小,内涵和外延都不是太好定义啊~~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这个标准限制了自己的学习和提升。

可能有人会认为,必须是敏捷转型中能够用到的技能才是敏捷技能,那可能包括但不限于:重构代码的技术,持续集成,持续交付,Scrum,看板方法,SAFe,LeSS,用户故事,影像地图……

但上面这些就够了吗?似乎并非如此,下面这也也可能会有用:团队协作能力,管理技能,领导力,激励,赋能,沟通,讲故事,培训,引导,教练,向上管理,KPI,目标分解……

貌似太多了,而且,学到了之后呢,如果不用的话,似乎过阵子就会还给老师啊,当然,也可能是通过看书的方式学习的,那样的话,就还给作者了。

可能更好的方式是,看实际的问题需要哪方面技能的提升,那样就去提升相应的技能,学了之后,立马就在工作之中使用,那样才能真的把技能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习惯之中,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于是,朋友思考了一下之后,提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管理团队的能力,一方面是做培训的能力。

对于此,我还是请朋友做了下详细的解释。

对于第一个方面,其实是他发现,团队的技术能力需要提升,那样才能够保证系统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但又不确定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大家去提升。

其实对于任何提升的话题,都会涉及到能力和意愿的四象限,更多的时候,并不是大家没有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是没有提升自己的意愿。

所以,我建议朋友,是否可以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一起坐下来聊聊,看看团队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想要达到那样的目标,需要有什么样的改进,用目标来引领者大家的变化。

而且,可能在他的角度看,是技术上的改进会对团队有帮助,小伙伴们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看法,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团队可以集思广益,避免一言堂,而且大家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也更容易达成一致,并且执行相应的措施和动作。

而关于培训能力,基于这些年来做培训的经验,我给朋友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练。

一定要做的就是,找各种各样可能的机会来练习自己的培训技能,特别是交互式的培训,可以在企业中,找其他的团队来练,因为不是自己的团队,效果也会不太一样,而且,不同的人,会让他作为培训师,遇到不一样的情况。

而且,练习还应该是刻意的,也就是在做之前有期望,有目标,执行过程中有觉察,在完成之后,有总结,发现做得好的,可以做的更好的,这样就可以通过一次次的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关于这个话题,朋友还提了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有时候准备的很好,但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而有些时候,没有做太多准备,反而效果不错。这就让朋友有些犹豫,到底是要做更多的准备呢,还是说不用做太多的准备。

对于此,我的建议是两个字——放松。

其实,很多时候在培训的场域里面,培训师的状态会影响学员的状态,而学员的状态又会反作用给培训师。

如果培训师是放松的,那么学员也会比较放松,会给到培训师非常自然的反馈,培训师也能够据此给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内容,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反之,如果培训师一直是紧绷的状态,那么学员也会很紧张,没有办法把头脑的盖子打开接受培训师的想法 ,也就没有办法给出有效的反馈,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写在最后

就这样,不知不觉和朋友聊了快一个小时,因为到了午饭的时间,才不得不停下来,哈哈哈。

在分享完了这段聊天之后,还是要说上一句,以上我给出的也仅仅是建议,绝对不是标准答案,大家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也还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定。算是一段免责声明哈~~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Y1NjAxNQ==&mid=2648820316&idx=1&sn=91bb7f2f25515d6e824ef57a422613d2&chksm=be86d7fc89f15eeaee1e0215e263e01b072f5e08a215adcb28650267d61c2728d33235450ccd#rd

我的梦想:做程序员里面翻译文字最多的,技术编辑里面培训做得最好的,培训师中最会写代码的,:D

120 篇文章
浏览 22.7K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软件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