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如何评价代码走查的效果?
我们非常重视原创文章,为尊重知识产权并避免潜在的版权问题,我们在此提供文章的摘要供您初步了解。如果您想要查阅更为详尽的内容,访问作者的公众号页面获取完整文章。
某嵌入式软件开发公司在代码提交系统测试前进行了单元测试和代码评审,同时利用工具进行了静态扫描,但系统上线后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明显需要提升质量。开发者们在单元测试阶段修复了缺陷,但没有记录缺陷的度量数据。技术负责人在代码走查时进行了记录,积累了一些数据。系统测试的数据记录较为完整。分析32个历史项目的数据后发现,单元测试缺乏历史数据,因此分析焦点转向代码走查和系统测试。
通过计算代码走查的缺陷逃逸率和系统测试的缺陷逃逸率,发现代码走查的缺陷逃逸率中位数为65.13%,而系统测试的缺陷逃逸率中位数仅为9.18%。这表明首先应该提升代码走查的质量。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代码走查和系统测试阶段发现的缺陷数量与后期逃逸的缺陷数量呈线性正相关。这意味着还需要加强代码走查和系统测试的工作。
在进一步考虑系统规模后,通过计算缺陷密度(缺陷数除以需求点数),相关性分析显示,代码走查的缺陷密度与系统测试的缺陷密度、上线后的缺陷密度都是线性正相关的,而且系统测试的缺陷密度也与上线后的缺陷密度正相关。这表明即使在调整系统规模后,缺陷发现与逃逸的趋势依然成立,强调了加强代码走查和系统测试的必要性。
总结而言,该公司应首先提升代码走查的质量,以降低缺陷逃逸率,并同时提高系统测试的质量。通过对影响代码走查和系统测试缺陷密度的因素进行更深入的定量分析,可以找到具体的改进措施。该公司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但本文不再详述。
注:本文所提及的数据分析和图表都是使用ZenDAS工具完成的。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
麦哲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敏捷性能合弄模型评估师 认证的Scrum Master 认证的大规模敏捷顾问SPC CMMI高成熟度主任评估师 COSMIC MPC,IAC 成员,中国分部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