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35岁:中年人的“危”与“机”

216 2023-08-23

最近裁员的风头很盛,各个行业一片哀嚎。从很多新闻爆出来的现场情况看,“毕业生”的工牌就装满了一个抽屉。曾经多么风光,如今就有多么悲伤。

35岁这个梗似乎已经“过时”了,就跟互联网其他的产物一样。但凡粘上互联网这几个字,好像什么都会加速,比如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不断调整的业务(以及组织架构),比如逐年上涨的应届生薪资,以及逐渐卡紧的招聘年纪,还有一直传说的造富神话,以及不断制造的职业焦虑。互联网发展的太快了,快到很难和它同步发展,甚至不被落下就已经用尽了全部的力气。

口罩,国际形势,政策变化,这些曾经对我们很遥远的词汇,时代的一粒尘,如今都慢慢变成了我们每个人头上的一座山。看着头条的那些新闻,刺激着肾上腺素的标题,各种中年失业下不知何去何从的故事,同情,悲悯,也难免落寞又荒凉。但是,精神上的共鸣代替不能是全部的思考,我们除了共情,更多的应该是绝对的清醒,让自己尽可能去接受如今的真相:我们有必要理性的看待种种人生变故,这其中自然包括职场上的逆境。我们需要知道这种种的残忍,这不是躺平,恰恰是开始改变的第一步。

01

人生的天花板

为什么是35?这个数字背后,有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特性。

不能叫危机或者劣势,其实优劣势本身就是互相依存。我们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我们各有软肋。35岁这个年纪,是职场上的一个巨大的瓶颈期,因为身体、认知、思维、资源、人脉等等职业基本面在一定的成熟发酵后自然停留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节点,当我们走到这里,如果没有外界的刺激和自我的崛起,我们将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步;换句话讲,这就是一个隐形的巨大的个人职业天花板。而这个天花板,在职场上被验证被探索,随后浮动在35岁附近,逐步稳定下来。这个无法突破的天花板,有这样的客观事实:

1. 身体健康。职业黄金期与身体黄金期密不可分。我们不去妄加揣测资本世界对年轻身体的青睐,但我们大多数人在职业发展中最大的资源就是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尤其在固定工作时间的环境下。我们用工资,除以工作时长,就能算出我们每个小时的价值。这个单价,就是我们的正常精神状态下,时间、精力和智慧带来的收益(或者说,最大收益)。

那么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不可避免的容易累、乏,容易觉得走神(尤其面对很多的陌生),随之而来的就是精力的不济。曾经我们还能通过勤劳来跟上的工作,如今不知不觉就渐行渐远。

2. 思维方式的转变。有句玩笑话说,我们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这句话还能阐述另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是随着年纪和阅历逐渐调整(纠偏)的。

我们以前热衷的探险,有充足的好奇心与这个世界产生各种链接,工作中的优势更是明显,一方面可以不断挑战自己,也乐于承担更繁重的工作;另一个就是萌新的身份,哪怕从小白做起也毫不畏惧。而反观35岁呢?世界那么大,不去看看也不会损失什么。挑战意味着风险,有可能将已有的成绩打翻在地;从0开始就更难了,落袋为安明显高于与不确定性的博弈的乐趣。

勇气是与年轻俱来的能力,但却是中年人的奢侈品。

3. 需求重心的调整。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到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这其中巨大的调整让很多人措手不及。童话故事中王子和公主的结局是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现实中的夫妻都需要不断为了柴米油盐而努力。当工作与生活在争夺我们的时间,我们必须做出一定的取舍,在动态平衡的夹缝中获得一点生存的空间。然而家庭是人生的后盾,也是能够存放灵魂的港湾。所以这里不应该将二者扁平化的对立,而应该更多建设性的心态,从更长远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4. 认知的陷阱。我们永远会被认知陷阱所困扰,这不止来源于语言的局限性,也来源于对立统一的自然规律。任何我们所依赖的,都可能会变成制约;任何我们熟悉的,都将成为思维定势。认知也会成为一种围墙,给予了安全感/方向,但一定是一种阻挡。

分析了年龄的定势,其中危险的气息似乎已经昭然若揭。其实上述内容都是客观分析,甚至并不局限于某一年纪,只是在中年人身上体现的更明显一些。

02

职业发力点

在职场上,如果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没有到达一定的“高度”,那自然就有被淘汰的风险。曾经在一个公司的时候,我就很疑惑为什么一些中年大哥们,明明没有这个能力,但又必须去“争”部门的任务,然后再把这些任务分给部门的小朋友或者新人去做。后来才发现,这就是职场上的食物链,先让自己站在一个位置,取得一定的话语权,再去调动资源才有可能让自己有一点立足之地。因此在职业的阶梯成长模型中,每个环节依赖的核心技能点是不一样的,有以下几种分类:

1. 依靠执行。这一类是最基础的工作内容,也就是纯纯工具人,属于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这类员工往往是最容易被替代,因为主要就是依靠体力和年轻的精力,这是每个萌新进来必经之路。

2. 依靠专业。这类工作有一定的专业壁垒,能够在细分岗位下独立承担某一块的内容,比如工程师,程序员。这类工作的可替代性主要看专业技术的普及程度,以及自己对专业的钻研深度,对跨行业技术的整合能力。

3. 依靠管理。这类工作的成功不取决于个人的单打独斗,更多的是依赖团队成员的成长和成功,通过管理和赋能,带领整个团队去完成目标,创造价值。由于每个团队的管理和培养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加上业务环境的特殊性,因此这种技能一般很难被替代,有非常好的竞争力。

4. 依靠资源。这里的资源不是说各种歪门邪道或者裙带关系(当然了,这个也确实是资源),而是能够依托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积累起来的信息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沉淀出完整的方法论和知识体系,以及丰富多样的实战经验。这种资源能力能够帮助自己快速判断局势,整合各种资源,直击主要矛盾,最终带领组织获得成功。

以上的职业依托点中,前面两种较容易被替代的,尤其第一种;后面两种是较难被替代的,且都是各行各业稀缺的人才。即使由于业务线扩张的不景气带来的“毕业”,那么也很快能东山再起,在新的岗位继续发光发热。反观之是到了一定的职业年龄,但没有依托到过硬的技术壁垒、没有积累管理能力,以及无资源依托的,那就容易在不断内卷和大量的萌新中,泯然众人。

02

破局思考

以上是关于35这个特殊卡点,在年龄和职业上的全面分析。“危”与“机”就潜藏其中。那么对于可能被危机影响的职业人群,我们应该如何思变,帮助自己规避这些困境,或者从逆境中得以解脱呢?我们从几个方面给大家一些思考:

成熟且理智的思想

这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认知决定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能决定对问题的态度,态度决定方式,方式决定了习惯,而习惯则贯穿一生

面对职业的问题,一定要成熟,成熟是指不再因为情绪问题而牵扯自己做出各种决定,包括但不限于裸辞,根据工资而频繁跳槽,因为不满某人而离开一个岗位或者一个行业,等等,这些行为属于职业中的不可控点,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会让本不富裕的职业生涯更加雪上加霜。

理智就是一定要看透事物的本质,理解底层原理,不被表面现象所困扰,这能帮我们避免掉坑,也不会因为一时的红利而跟风成为韭菜。认识道,尊重道,不被速成迷惑,也不会对捷径心存侥幸。保持内心的修炼,多多问问为什么,系统掌握原理和知识体系,时刻观察四周,知道自己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具体的局势,才能在变动来临前做好应对。

对知识永远保持敬畏之心

培训界流传着一句话:成年人只能接受自己得出的结论。这句话充分概括了成人培训的难度,也就是思维的稳定带来的认知局限性。

一方面我们学习的机能在下降,比如注意力、记忆力、大脑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习惯了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看待新的知识,导致吸收困难。很多人拒绝玩抖音,觉得乌七八糟浪费时间,然后很多顶尖牛人都在做抖音,好的视频短短几分钟就能让你系统化的了解一个新的知识领域,而再深挖一下如何运营私域就更是非常专业的方法论。网上直播、短视频或者听书,这些新时代的知识传播途径,如果我们不去把握不去运用,很容易与这个时代的知识脱轨。因此,不断制造知识缺口,让自己重新燃起对知识的渴望,不断推翻自己又不断建立,保持敬畏和好奇心,才能让自己不断丰盈充实。

多去结交牛人

这里的牛人包括但不限于公众号主,行业专家,短视频up主,或者你身边在某些领域有所建树的朋友,这些的成功实践或者走的弯路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与高人同行,其速度会远比自己走要快、要远,旅程也要更丰富。正如酱缸社群的建立,和各种分享活动开展,就是致敬每一个分享知识的人,且致敬每一份独特的知识。了解所在行业、所在岗位、所在知识领域的牛人,找到自己欣赏且愿意追随的,创造一些深度交流的机会,多多走出来参加峰会和论坛,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一定会有崭新的收获。

比以往更重视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可能很多伙伴都觉得很务虚,因此从来没有通过职业规划的方式帮助自己做职业决策,每一份的职业选择都是看福利待遇或者一些其他的诉求的即时性满足。

就如公司发展要做战略规划一样,职业规划就是职业的战略,一定要不断细化、完善和更新,明确方向和终极目的,方向和目的决定路径,路径决定短期目标的达成,短期目标又能为整个方向提供输入,这样的思考才是正向、积极的循环。如果本末倒置,通过一个职业决定下一份职业,如果运气好可能还能逐级向上,但更多的可能是在行业反复横跳,最终只能依靠执行和一点专业性才能完成工作。职业规划内容比较系统化,这里不做展开,需要的酱友可以后续期待。

开拓第二职业曲线

时代真的变了,科技、经济、环境,这个世界已经逐渐变得不可控,甚至不可预见了。铁饭碗这个概念也才过了十几年,但好像已经是很古早的一种称谓了。现在咱不说这饭碗铁不铁,锅可能都不存在了,因此在职业发展的策略上,一定要“居安思危”,最稳妥的方式是保一争二,保一是保存第一职业曲线,尽量稳住工作,不至于在恶劣的环境下让温饱出现问题;争二是开拓第二职业曲线,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结合自身的优势特长,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一些可发展的、有收益的、能够补给生活或者本职工作发展的副业。这里有很多灵活的选择,加上线上化普及后其实衍生了很多小众的岗位,需要自己不断发现和挖掘。当然这里不一定马上就会有收益,但一定要开展这件事,就跟人要两条腿走路一样,双管齐下,才能更好抵抗风险。

不断修行

多学习传统文化,真的能在故纸堆中找到很多看似无解问题的答案。问题始终存在,但不同的思想会成为不同的我们。不断修心修身,理性看待逆境,在不断动荡的环境中找到保全自己的密码,以及获取幸福的能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懂得取舍,学会放下,乐观豁达、积极主动,是解决一切谜题的通用答案。

最后,如果已经遇到了“毕业”,那也不必过分悲伤。凡事有两面,成熟和理智的思想,对知识的敬畏和不断修行的内心,这些东西不会随着失去某一个岗位而消失,任何的逆境除了带来困难,也会带来很多思考和启发,一路打怪升级,这样的职业发展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才是最佳实践的正确打开方式。

以上就是关于最近的局势和35岁职场的一些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总而言之,种一棵树的最好时机,一个是十年前,另一个就是现在。加油不放弃,一切都有转机~

文:酱

图:Master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2MjExNTc4MQ==&mid=2247484889&idx=1&sn=f321a8d543bb48ea2ea130e832b87fb9&chksm=ce0d8773f97a0e65bc91b4a2e315a32d14c9db7fa18acfed2f91dd3891f5feedfd0548987042#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