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项目经理如何搞定“老外”?

191 2023-07-2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大家好,我是老卡,这是我的第34篇文章。

最近经常听到身边同事聊到,对于与日方人员打交道比较苦恼,抱怨日本人都很固执,很难“搞定”,推动工作阻力很大。

我们好像很少把日韩等黄种人当做“老外”,提到老外可能都会直接想到的是欧美,其实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都可以归为一类。

因此,如果从项目经理的角色出发,在具体工作这个环境来说,还是能寻到一些搞定老外的规律和技巧。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要唠叨两句。

首先,这篇文章不是谈商务英语,不会涉及到具体的外语应用技巧,而是从工作的角度聊一聊项目经理如何与“老外”打交道。

其次,虽然有一些与老外打交道的经历,但是由于接触的广度和深度没有那么足,所以无法针对各个国家的老外给出精准的分析和应对,仅从定性角度谈谈这方面的一点点心得。

回想下到目前为止,出去旅游除外,在工作中与来自英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德国、法国、泰国等国家的老外正面打过交道,其中感受比较深的是英国、日本和美国,因为打过的交道最多。

从角色来看,在做项目经理/PMO期间接触到的外籍相关方有项目经理、PMO、CPE(项目总工)、技术领域专家、global供应商、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高层老板。

01

“老外”的几个特点

1、 公私分明,边界感强

老外一般公私很分明,工作时很投入,一丝不苟,不够意思,但是下了班基本上都放飞自我,一天不去酒吧都难受,玩的都很疯。

习惯按规矩办事,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去扯皮,该是谁做的要执行到位,达成一致的内容不会轻易推翻,喜欢把工作中的职责边界画的很清楚,不推诿,不越界。(其实这很好,也是我们最缺的)

公私分明还体现在一般工作时间都比较固定,想让老外加班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拉着老外一起加过班,但是通常情况下,下班了就走人,任何工作都等上班期间再说。

另外,老外一般都很注重隐私,尤其是对个人信息很敏感,不像我们经常收集个手机号、身份证号,都习以为常了,但是国外对于个人隐私这块保护的很好,所以没事也没别瞎打听。

2、 要计划,要反馈

老外一般时间观念比较重,大部分老外都比较守时,时间观念很强,开会的时候老外到的都比较早,会提前到达会议现场。

老外做事很有计划,无论是出差、开会还是交谈,都会提前安排妥当,我接触的老外中,几乎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日历,里面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写的清清楚楚,规划的很详细。

可能是国外的文化影响,老外做事一般讲究闭环,要求事事有回响和反馈,很喜欢跟踪发出去的指令和要求,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

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注重于老外之间的反馈和信息通报。

3、 重细节,重逻辑

不知道是出于信任感还是什么,我接触的老外一般都很扣细节,交流一件事情一定要把来龙去脉搞清楚,甚至掘地三尺,从头到尾把逻辑盘一遍。

可能是派驻到中国来的老外大多经验丰富,因此对于某些领域的判断能力,专业性很强,又有某种执念。

说到这里,有一点对我触动很深,就是我发现到中国来的工程师基本都是,不说白发苍苍吧,起码几十年工作经验的老炮,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从事着相同的工作,设计同一个零件,那个稳健程度就不说了,属实的工匠,而中方的工程师5年工作经验的都难找。

为啥呢?

因为在国外工程师这个岗位可以干一辈子,最基本的是收入上可以,以日本为例,应届生和工作几十年经验的人其实收入差距不大,所以做个普通工程师可以干到退休。

我问过一些老外他们为什么不做leader,一般都会告诉我,收入差不多,leader多操心啊,做个普通工程师多好,自己把手里的事干好就行。

而在中国,你不可能一直做一名普通工程师,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得想着怎么当领导,不然就会原地踏步,收入是不会上去的,而且迟早被淘汰,毕竟技术专家是少数,而大部分工程师都必须通过晋升才能发展,不然就会被边缘化。

4、 “眼高手低”

这倒不是贬义词,因为大多数共事的老外,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有一定职位的,具体做事的不太多,尤其到中国来,更不会从事具体的执行工作。

分享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个外方PM带我做一个整车项目,当时处于初次试制装车阶段,线上管理比较混轮,试制车间反馈装车的标准件,也就是螺栓螺母这些件不够了,开了两年的会没有搞清楚缺什么。

于是,他带着我跑到各个工位,逐个清点标准件,当时涉世未深的我一脸懵逼,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老外会做的事情,但是还是跟着他清点了几百种标准件,并且相应制定了对策,装车重新启动了。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让我对项目管理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也让我对老外有了不同认识。

我分享这个故事其实这么多年来就发生过一次,我想说的是老外一般不太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而一般都是发号施令,或者是委托其他人来展开工作,反正我遇到的都是这样。

02

搞定老外的几个tips

1、 多了解对方的文化

如果长期跟一个老外打交道,了解对方的国家和文化是必须的也是最基本的。这样可以更多的建立你们之间的话题,增加粘性。

就拿吃饭这件事来说,西方人喜欢一人一个盘子,而中国人喜欢大家围着多个盘子转,还真有刚到中国的老外上菜后自己端一个盘子下去吃的。

而且一般西方人不太吃带骨头的事物,比如鱼、排骨这些,可能是因为不会啃骨头。所以说这些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还是要去了解下为好,有时候可以事半功倍。

还有一点,跟老外闲聊啥都行,但是不要聊政治、宗教和种族,甚至于地域也最好不要。

2、 人设要立住,靠谱才是王道

都说中国人讲关系,其实老外也讲关系,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他们的印象和态度也会截然不同。跟老外打交道最忌讳的是被贴上不靠谱的标签,但凡有那么一次人设崩塌,全盘皆输。

为什么你感觉跟老外打交道很费劲,总是觉得被针对,或者是被diss?

很有可能是你在他的印象中并不怎么好,没有取得对方的信任,没有这个前提作为基础,是很难开展工作的。

因此,让老外觉得这家伙很靠谱,这样可以过滤掉很多试探性或者说批判性的环节,直接进入主题,达成目标。

3、 国人当自信,不要过分谦虚

在国内,大部分人见到老外会“扑”上去,而不是“拉”回来。

老外大多比较礼貌,尤其是日本人,特别讲礼节。相应的,我们在与老外打交道的时候,也会比较注重礼仪,但是不需要过分礼貌。

工作中的沟通都是公事公办,项目经理该行使的角色、权利是一样的。从国家层面来说,我们国人现在堂堂正正,中国人也没有低人一等,工作中更是,同频对话,拒绝歧视,所以首先要自信。

同时,要学会拒绝。老外提出的要求和问题,不是一味的接受和让步,不需要,也没有必要。该拒绝就是要拒绝,不能因为他是老外就高看一眼,就逆来顺受,这对其他人也不公平。

4、 充分尊重、摆好位置

与老外交谈,前提是你要尊重他,能到中国来工作的老外要么是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要么是有一定职位。

他们经常会提出一些在我们看来很无语的问题,或者是我们不太关注的细节,其实能够提出问题和建议并不是坏事,不要着急去否定对方,先考虑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有没有办法解决和调整。

即使你想让他改变主意,也不要直接否定对方,最好的方式是顺着他的逻辑说,先肯定再转折,也就是我们东北话叫“顺毛摩挲”。

同时,要知道自己的定位什么,需要与对方打成什么样的目的,以目标为导向,很多时候老外作为领导的角色多问几个细节,只是想验证下我们对于整体性和逻辑性是不是精准,如果你一次、两次、三次都能很好的答复,后面会很顺畅。

03

写在最后

与老外打交道除了稍微掌握点技巧外,不需要采用特殊的手段,可以与其他的相关方视同,坦然、真诚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也可以交到朋友。当然了,我不太推崇一定要强求自己与老外交朋友,这个也要看缘分。

能够称得上朋友的,我好像只有一个,之前外方派过来的PM,就是带我数了一天螺栓那哥们,在一起共事了3年多,从同事变成了朋友。

我的英文名卡梅隆(Cameron)就是来源于他,他是我见过为数不多对中国没有偏见,没有地域歧视的老外,对人坦诚,对事负责,这也是能够成为朋友的最主要原因。

END

编辑 | 卡梅隆

来源 | 老卡摇项目

头图 Marster

欢迎添加|卡梅隆

一个汽车行业项目管理

从业者的只言片语。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MDMyNjcwOQ==&mid=2247483966&idx=1&sn=d7eb7cd7ef269dfaf8d832701dfecf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