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不要这样做CMMI

258 2023-07-12

很多公司在做CMMI,很多公司也在重复这种错误:“证书优先,机械照搬,文档泛滥,似严实宽。”!



1“证书优先”。

CMMI的证书成了一个敲门砖,没有这个证书难以承担国外的项目,没有CMMI的证书就难以在国内一些项目的竞标中获胜,也无法获得政府的补助,于是很多公司都选择了要在短时间内获得CMMI证书。证书只是过程改进的附属物,而过程改进的实效才是其真正的价值。为了尽快拿到证书,企业往往忽略了实效,从形式上满足了模型的要求,但是从实质上却差的很远。

根据SEI的报告,自1992年以来,从等级1到等级2的达到时间的中间值为19个月,从2级到3级的中间值为19个月,从3级到4级的中间值为24个月,从4级到5级的中间值为13个月。在中国根据调查,从1级到2级的平均时间为14个月,从1级到3级的平均时间为18个月,到4级的平均时间为32.6个月,到5级的平均时间为34个月。

CMMI的基本精神是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就是要逐步改进,逐步改进就要立足实际,就需要时间,而非一而就。



2 “机械照搬”。

  企业在实施CMMI的时候,为了满足模型的要求,在描述自己的过程时,习惯于照搬模型的描述。最典型的例子是PMC的描述,模型中描述了10个实践:

SP1.1 监督项目的计划参数

SP1.2 监督承诺

SP1.3 监督风险

SP1.4 监督数据管理

SP1.5 监督项目相关人员的参与

SP1.6 执行进展评审

SP1.7 执行里程碑评审

SP2.1 分析问题

SP2.2 采取纠正行动

SP2.3 管理纠正行动

于是企业就按照上面的10个活动进行了描述,但实际上项目的监督与控制活动主要是:

    (1)每天检查项目组成员的工作情况:进度,质量等

    (2)周例会

    (3)阶段审查与里程碑评审

    (4)事件触发的跟踪与管理

  在这4个活动已经包含了模型中要求的10条,按照企业的实践来描述这个过程是最自然的,是项目经理最容易理解的,而不需要去机械地按照模型的实践去描述。



机械照搬的根源在于缺乏软件工程的经验,不能真正理解模型的要求。在模型的构件中,只有目标是必需的,实践是期望的,子实践是解释说明的。所以首先要满足模型里每个目标的要求,目标的达成是根据实践的执行情况来判断的,模型里给出的实践是可以替换的。只要能达成目标,采用什么实践都是可以的。CMMI采用SCAMPI评估方法,评估组的成员根据专家判断给出是否达成目标的判断,是依赖于专家经验的,所以在评估方法中对评估组成员的工程经验有明确要求。对于企业来讲,只要能达成目标,就没有必要一定照搬模型。

CMM最初的实践来源基于为美国国防部供货的软件厂商,这些软件厂商的企业规模是比较大的,软件项目组的人数也比较多。对于规模比较小、管理基础比较差的公司,有些实践的并非一次改进就可以达成的,可能需要循序渐进的完成。

ISO组织在借鉴CMM模型,起草标准ISO15504时,将软件企业的成熟度划分为了6个等级而非5个等级,实际上就是规避了CMM门槛太高的问题。CMMI本身也在逐渐更新,从CMM1.0、CMM1.1、CMMI1.1到CMMI1.2,新的成功的软件工程实践也在不断地总结出来,比如每日构建等实践。这些实践都可以充分的吸收到企业的实践里面来。

其实判断哪些实践是否适合本企业,关键在于从事SPI工作的人,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够对比较好的实践很敏感。

SCAMPI评估方法要求主任评估师必须具有10年以上的软件工程经验,评估组的成员必须平均具有6年以上软件工程经验,评估组累计不少于5年工程经验,项目组的工程经验要覆盖了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至少一个成员要有6年以上的管理经验,评估组累计要有10年以上管理经验,为什么?其实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专家判断,避免“机械照搬”,对评估组如此,对EPG,对咨询师都是如此。



3 “文档泛滥”

文档与口头交流是2种沟通的方式,文档可以减少二义性,可以永久存储,可以方便检索,可以经济地存档,可以多人共享,而口头交流具有时效性,这个时刻说的话,如果不录音,第二天无法重现了,而且往往讲话时所处的场景信息,讲话者的语气、神态等都是对语言的含义起到了辅助作用,这些都是不可重现的。因此文档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远比口头交流更加有效。但是任何文档都不能将所有的信息包含在里面,文档不能解决所有的沟通问题,需要辅助以口头交流,二者是互补的,文字不能替代语言,语言也不能替代文字,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尤其是这样。

SCAMPI评估方法需要企业提供3种证据:直接证据、间接证据、人证。每条实践必须要有直接证据来覆盖,直接证据包括了产出的文档、使用的工具等等,人证是在评估时通过访谈来获得的。由于直接证据是必须的,于是为了满足评估的需要,很多企业做了上百个的文档来满足模型的要求,其实这是不对的。模型是强调直接证据,但是并非文档越多越好,文档只是用来证明某个实践你做到了,只要达到了这个目的就可以了,而且一个文档可以满足多条实践的要求,可以作为多条实践的证据,这是最经济的做法。只要内容有了,也并非在乎文档的多少与格式。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成熟度不同、软件类型不同、客户群的不同,同样是CMMI2级的企业或者同样是CMMI3级的企业,管理的严格与细致程度差别还是很大的,CMMI的等级只是一个基本台阶,是基本要求。CMMI对包括哪些内容的证据有基本的要求,对于内容的质量通过实践进行了要求,但是并没有对文档的多少进行要求,文档的多少实际上与企业管理的细致程度紧密相关的。



4 “宽”

把握好尺度,既能满足模型的要求,又能符合企业的实践是相当有难度的。放宽底线,是一种错误;同样超出模型要求并脱离了企业实践的要求,也是错误的,都忽略了CMMI的真正的精神。究竟什么该宽,什么该严呢?其实该严的是过程改进的实际效果,而非形式效果!首先就应该从企业做过程改进的时间上严格,不能鼓励那种短期行为! SEI建议的过程改进的模型是IDEAL模型,螺旋上升式地逐步改进企业的过程,有的企业一个循环没有做完,企业的过程体系没有经过多个项目的检验就通过CMMI3级的评估,这显然违背了客观规律,这些都应该从严处理!严,应该是内容上的严,实践上的严,而不是形式上的严。为了达到模型的要求,让企业去补一些文档,表面上是严了,实际上却违背了CMMI的精神,浪费了人力与时间!



  CMMI是本好经,千万莫要念歪了!

                          注:该文已刊登在希赛网上

原文链接: https://measures.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4963513

麦哲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敏捷性能合弄模型评估师 认证的Scrum Master 认证的大规模敏捷顾问SPC CMMI高成熟度主任评估师 COSMIC MPC,IAC 成员,中国分部主席

79 篇文章
浏览 28.5K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软件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