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聊聊CMMI和瀑布项目流程

我们非常重视原创文章,为尊重知识产权并避免潜在的版权问题,我们在此提供文章的摘要供您初步了解。如果您想要查阅更为详尽的内容,访问作者的公众号页面获取完整文章。


DP哥笔记
扫码关注公众号
简单聊聊CMMI
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通常从乙方软件企业的立场出发,以满足甲方客户的核心需求:保证质量和准时交付。CMMI强调通过管理软件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来提高软件质量。它源自80年代的管理改进实践,包含对软件过程的管理、改进与评估,涉及SQA、SEPG和SEG等概念。企业需完成CMMI标准下的目标,但具体实施方式需自行探索,甚至一些敏捷项目管理流程的企业也通过了CMMI3级认证。
CMMI的5个级别
- 初始级: 依赖于参与者,无法确保项目成功。
- 可重复级: 通过规划和进度管理,可以复制成功。
- 已定义级: 有管理措施,科学管理确保成功率。
- 已管理级: 完善的管理和量化评估制度,确保项目质量。
- 优化级: 成熟的管理手段,持续提升管理能力和流程。
CMMI的过程域
CMMI(V1.3)包含25个过程域,对CMMI3级关联22个过程域,覆盖产品开发的各个方面,包括需求开发、管理、项目计划、监督、风险管理等,旨在精细化管理。企业层面则需改进组织过程,包括核心、定义、培训、绩效评估和创新改进等方面。
CMMI与敏捷
CMMI基于工程纪律,强调过程和集体活动管理,而敏捷则侧重于个体的经验和灵活性。CMMI适合外包和大团队,侧重于过程的定义(What to do),敏捷则适合小团队,侧重于实践(How to do)。
CMMI和敏捷的难度
CMMI被视为较重的研发过程,而敏捷则看似轻量级且高效。但实际上,敏捷并不仅仅是快速,而是快速反馈和响应。敏捷成本较高,可能导致重复工作和返工风险。CMMI强调避免项目依赖个人,通过“治人”实现,而敏捷则着眼于创新和速度,希望通过“育人”达成目标。敏捷转型需要成熟的员工和管理层,因此CMMI虽难,敏捷更难。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


DP哥笔记
扫码关注公众号
DP哥笔记的其他文章
百年修得同船渡,但你那边漏水了
时代在变,技术和工具或能够由繁入简,但体系和人的问题从未简单过,甚至越来越复杂。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立场这个东西,是很难调和的。
敏捷絮叨(一):定会议室、Scrum、精益、三体
给节奏以需求,而不是给需求以节奏。
Scrum敏捷实践的最朴素评判标准
敏捷实践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无法解决又无法解释,就会进入无比拧巴的境地,最终走向不了了之和双输。出现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实践者忽视了套路背后的道理,没有深刻领会到Scrum方法的本质是经验型控制法—一种根据实际项目中的现实观测而做出决策的流程。
怎么做才能实现拉通对齐、做好决策支持
最近《大决战》挺火,我给你看几幅图,毛爷爷背后是啥,林总背后是啥,国军那边条件好一点,他们在看啥?
关于“PMO与变革”的思辨
DP哥的观点是:作为PMO,不可以把“变革八步法”和“SAFe实施路线图”作为变革实践的唯一指导方针或者变革过程的全部。“变革八步法”或“SAFe实施路线图”只是在某个阶段的原则方法。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PMO实践白皮书
白皮书上线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