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从《美国工厂》看外企文化

313 2023-07-18

 上周末最火的话题,莫过于奥巴马夫妇投资的Netflix纪录片《美国工厂》,它讲述了中国企业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分工厂的故事。

通过片中美企业文化的冲突,进而联想到国内外企与民企文化上的差异,我们来探讨一下怎样的组合最合适。

01

中美企业文化的对比

在片中,中美企业文化的巨大冲突,几乎贯穿了整个故事。

中国人强调“勤奋”、“效率”、“集体”,美国人强调“自由”、“创造”、“权利”。

两个群体无法互相理解。

比如,中国人看不惯美国人为什么每天只工作八个小时,周末有双休还不满足,还动不动搞罢工和工会运动;美国人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可以忍受恶劣和缺乏保护的工作环境,枯燥的机械式工作和磨灭个人意志的半军事化管理等。

这里有文化的冲突,也有社会和企业处于不同阶段的需求与供给环境的差异。

文化上,中国人,或者日本、韩国这样的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更讲求集体主义,更有“大局观”,更愿意牺牲自我和个性。西方则正好相反。

片中的很多工人,特别早期由美国主管聘请的工人,很多人以前在当地已经倒闭了的通用汽车工作过。他们很容易把在福耀玻璃所经受的和在通用的企业文化做对比。

而在驻当地的中国员工眼里,美国人学习慢、做事慢、缺乏集体主义精神、懒散,无法适应这家原来在中国把效率视为生命的企业所需要的精神和技能。

因此各种碰撞在所难免。

所幸的是,经过两年的挣扎,这家投资数亿美金的“美国工厂”终于盈利了。


02


外企与民企的文化差异

其实类似的差异,在国内的外企和民企也存在。我一直在外企工作,而我太太则从外企转民企,因此我们可以对外企和民企的文化做直接对比。

很多年前,我父亲刚中风的时候,他半身不遂无法自理,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争取恢复部分机能。而且医生说,越早开展康复,效果越好。

我们找了一个口碑比较好的康复师。但是他只有周一到周五下午4点到5点有空,当时我们住在郊区,要找他康复,需要每天驱车几十公里到市中心,送父亲过去。但是,家里只有我和太太会开车,我们都要上班。

我们想到一个方案,就是我在那段时间一直在家上班,下午3点到6点送父亲去康复,回来后再填补当天的工作时间。

我把这个想法和我的上司交流后,他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这个方案,并立即对团队的工作做了相应的安排,也一直很关心我父亲康复的情况。

尽管我父亲的康复情况并不理想,但我还是感谢他在那段时间的照顾。

还有一次,一个周末午餐的时候,我一口白酒下肚,突然有想吐的感觉。后来忍不了去洗手间吐了,看到污秽物有点血色。晚上,我还拉了血。马上去了医院,诊断是胃出血,治疗需要住几天院。

当时我刚换了岗,上司也换了,彼此还不是很熟悉。当我跟上司说要突然请几天病假时,他跟我说:“你安心住院就好了,医生需要你住多久就住多久,工作上任何事情你都不需要管。”

类似的例子我也不时听其他同事提到过。

当员工有个人与家庭的事情需要处理,和工作上的事情出现冲突的时候,优先让员工先处理好个人与家庭的事情,是我们公司几乎各级别管理层的共识,这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已经深耕在我们所有人的基因里。这也是外企普遍的价值观。

外企也比较重视工作与生活平衡,年假比较多。甚至有些外企会实现弹性工作制。

反观很多民企,总是以事优先。

有些在民企工作的朋友说,很多时候,当你个人或家里有事的时候,老板的指示是,你先把公司事情搞掂,其他我不管。也有些老板不会批连续一周的假期,即使是员工应得的年假。

某些民企虽然发展很快,但却以牺牲员工的所有休息时间为代价。离开的员工都说“那个地方能让人成长,但我回不去”。

那么在外企,是不是人放假了,工作就可以停滞了呢?其实也不行,公司的事情也是同等重要的,但它会有机制鼓励和保障“地球不会没了谁就不转了”。

比如,我们公司会规定每个员工的年假必须有一段是连续放7天以上的。这就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找人顶替TA这段时间的工作,避免某项工作因某个人突然离岗而无法进行下去。

另外,外企遵循它们在国外的价值观,一般都严格守法,不会主动违反劳动法,包括遵照每周40小时工作制,每月加班不能超过36小时的规定,加班也按规定进行补偿。

反观很多民企会为了节约成本在法律、法规方面打插边球,以同行的“潜规则”作为行事底线。



03


以人为本还是以事优先


前面提到,外企的文化普遍比较以人为本,民企的文化普遍比较以事优先。孰优孰劣呢?

其实这也是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选择。

首先,一家外企,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价值观必然会受到当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会有文化的移植。

其次,能进入中国的外企都是跨国企业,有相当的实力,抗风险能力很强,能够容忍一定的效率损失和支持人员配备上的冗余。

很多民企其实是靠非常微薄的利润支撑,效率就是生命,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企业都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自然不会把优先级放在员工上,特别是可替换性高的岗位。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给充足,也是一个客观因素。

如果民企通过发展,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实力提升了,就应该转变文化,以人为本,平衡效率与员工关怀的关系。在遵守法规方面也要提升,维护员工应有的权益,保障职业安全,建立长期、良性的共生关系。

近年政府通过《劳动法》在保护员工上也有很大的倾斜。

我相信,中国员工的集体主义、勤奋与效率,结合企业的以人为本的文化,势必能发展出更强的组合

近期必读:


高级人才的价值在于管理复杂性的能力

你眼中的单纯问题,却是别人的棘手问题


实用小技巧:开英语会议容易走神?记笔记吧

关于作者



刘华(Kenneth)

  • 就职于世界500强银行,负责基金服务业务软件开发与交付

  • 敏捷、精益、DevOps专家

  • 精通极限编程、Scrum、看板方法、测试驱动开发、持续集成、行为驱动开发、DevOps工具栈

  • 曾在GDevOps、DevOpsDays Meetup、中国软件技术大会、ArchSummit等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 著有《猎豹行动:硝烟中的敏捷转型之旅》一书

小说体敏捷/DevOps转型教科书

和实战经验分享

购书指南


纸质书、电子书在京东当当亚马逊等渠道已全面上架,搜索关键字“猎豹 敏捷”即可找到。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书。


有声书已登录喜马拉雅,适合路上听书的你。


关注公众号看其他原创作品

觉得好看,点个“在看”或转发给朋友们,欢迎你留言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Q3NzE2Mw==&mid=2247484189&idx=1&sn=d7443555ae9234da6758f897a78e5904&chksm=e9e26899de95e18f0e62298aea4a3c33b375dcd9f9a6c813bc852af8be60db0b16138698640d#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