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成本效率还是业务响应

357 2023-07-20

    在一次敏捷的活动中,有个小伙伴提了一个问题想让大家帮他参考:为什么他的团队里都不愿意听他的。经过详细了解后,原来他作为项目经理,是对业务成果的负责人。而团队里的其他成员,又分属于多个技术线,向技术线的领导汇报。这就导致了成员关心的不是这个负责人的业务成果,而是自己能否向领导汇报好。这就是有点典型的矩阵式结构带来的结果。

    在矩阵式结构中,公司被分为若干职能组织,比如产品、市场、研发、运维等等。甚至在研发内部,还有进一步根据技术划分的职能,比如后端、前端、客户端等。矩阵式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化人员利用率,提高成本效率。在管理者普遍而固执的思维中,降低成本成了自己刷成绩的不可或缺的选项。

    成本思维不见得是不对的。在一些情况下,比如市场已经变化不大,竞争压力低,收入趋于稳定的时候,采用成本思维来提高收益,也是可以的。但现在VUCA时代,对外的业务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就比如电商,从有电商以来,各种运营模式层出不穷,不断有新的模式击败旧的模式。在这种环境下,多数业务面对的压力是如何快速响应业务,而成本效率只是约束条件。如果一个变革降低了成本的情况下让业务响应也下降了,那么很有可能它就不是一个好的变革。

    出现这种成本效率优先的思维,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软件研发往往被视为成本中心,因为研发对业务的促进是间接的(除了独立软件供应商之类)。另一个是对软件开发的本质缺乏理解,不少人把软件研发视为生产行为而非设计行为。

    而根据成本效率优先采用的矩阵结构,一是会导致团队的成员目标不一致,不能和业务目标对齐。然后不同职能之间基于自我利益的保护过度优化自己,而局部优化不能带来整体优化。比如测试的业绩是发现了多少问题,那么测试就倾向于不让研发知道他们会怎么测试。而这样会带来更多的返工,从而整体上降低了交付的效率。二是会让价值交付的过程中工作交接成本更高,因为交接双方并不属于同一个团队。

    听说有大厂现在在改革就是把技术中心独立出来,相当于成立了内包团队,这样极有可能会带来业务和研发的进一步撕裂。要不是企业觉得自己已经无人可敌了,要不是他面对竞争要躺平了。总之随着这个改革的推进,可以预料的是该企业的产品对市场的响应能力会进一步下降,对竞争对手是个利好。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zMzkxMjE3NQ==&mid=2247483775&idx=1&sn=662cf7993956a2a6f5f44fe6ef6b850a&chksm=fa9d8e7fcdea076947e726b94cba3dcd9d590c935652b1ec252ebab82e67aed860e81de78718#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