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平湖起涟漪”的团队工作坊设计灵感

231 2023-09-09

点击蓝字关注吧!


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管理者在台上声情并茂挥斥方遒,台下团队成员频频点头却两眼放空;管理者觉得“我已经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给你看了”,团队成员依然觉得“你不过是为了压榨我而已”;

有没有时常出现这样的尴尬?会议上表面似乎一切正常平静如水,实则每个人心里都波澜不断各自书写了一部万字长文;团队讨论或复盘都是客客气气,互吹互捧,可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丝微妙的气息,脚趾都快抠出一套大别墅了。

这样的世面,我们应该都见识过。

一直以来有一个略有偏颇的观点,判断一个团队是否相互信任有凝聚力的标准,就是看他们能不能互相当面指出对方的缺点或问题。这是他们是否能做到开诚布公坦诚沟通的体现。

总得互相“端着”“捧着”的团队,如何能放心把后背留给队友呢?冲锋陷阵的时候需要时刻提防着队友背刺,能冲得快才怪呢。

作为组织内的敏捷教练,曾设计组织过很多不同团队的各种团队沟通、年度复盘、团队建设工作坊等等。目标都很一致,避免前面提到的各种尴尬场面,通过各种沟通形式与渠道,打破团队成员间的“心防”,建立信任凝聚士气,激发团队。那如何能既要打破表面的平静,卸下防备打开话题;又要避免对立与冲突,达到互相共情;最终达成共建愿景,激发动力的目的呢?

本篇小文在此记录分享一些团队工作坊的设计灵感。

灵感包括两个层面:【观念】与【工具】

  • 【观念】是我们需要首先建立的思考逻辑,奠定了观念,才能贯彻始终于团队工作坊的全过程。

  • 【工具】是考虑要达到效果的具体实现,出于不同的目的,设计不同的环节。


那咱们就先从两个【观念】开始吧




一场真心话大冒险

每一次这样的场合,我都很想用“真心话大冒险”这个词来形容它。


  • 「真心话」:我希望能建立起团队有充分安全感的场域,消除顾忌,让大家愿意说,敢于说,坦诚地说。这是沟通的基础。

  • 「大冒险」:团队说出真心话只是第一步,说出之后的走向更像是一场大冒险。当然可能出现冲突不愉快,当然也可能在暴风骤雨之后握手言欢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咱得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不是?

因此,别只想着做一个热情活泼cue流程的主持人。从策划设计、到前期准备、再到现场引导,都需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导团队进入更进一步、再进一步的状态。


摸着石头过河

因组织的团队工作坊获得了团队很好的反馈,也曾有好些小伙伴来问要过工作坊流程。似乎在大家眼中,甩出一个会议议程表,就能依样画葫芦copy一个团队工作坊了。

事实当然不是。尽管我们都在试图建立SOP,总结沉淀可复用的标准化操作。但就一场成功的团队工作坊来说,工具和形式虽然可借鉴,但具体细节的流程设计与组织,的的确确是需要为团队定制化的。

这就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石头在哪里呢?

要摸的“石头”就是团队的“底”,就是团队状态

团队状态因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当前团队各成员角色的协作情况

  • 互相之间的熟悉程度和信任程度

  • 是否有严重的职能墙

  • 日常沟通渠道与沟通状态

  • 当前面临的最大矛盾点

当然,这里也需要有“以始为终”的思路

  • 明确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与团队管理者沟通并达成共识

  • 提前摸一摸团队成员对于这个“首要问题”的想法

心中有底,才能有的放矢。


接下来,再看看四个【工具】




打破僵局 卸下防备

很多团队沟通、复盘、讨论或需要充分输出与表达的场合,最怕的就是,空气突然安静。怎么打破这种,纵使心里千军万马踏过而依然笑笑不语的僵局呢?

常见组织会议的主持人或引导者,都会用的一招是找个“托儿”。提前勾兑好那么一两个人,帮忙带带节奏。但这一招也不是总能管用,它更适用于团队成员之间并无太多心理或情绪上的顾忌,讨论的话题也并不太严重,仅仅只是因为害羞或没放开的情况下。看着有人带头了,其他人也能放松些了。

而当我们需要深入讨论一个严重的主题,需要当面指出对方的问题,或者有领导在场,团队有非常重的“不敢”时,让大家卸下防备的另外一招,是作为教练自己来当这个“托儿”。

前提是事前功课做足,你已经了解了大家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当你大言不惭堂而皇之地说出了一些“大逆不道”之言,当你稳准狠地说出了他想说而实在不敢说的话时,他一定会内心奉你为传说中的“互联网嘴替”。

而真正能打开局面的,是大家发现,担心的领导发飙并没有发生,担心的下不来台也似乎成了轻松的调侃,沟通的安全感自然直线上升。


创造对话的机会

在团队工作坊的环节设计上,我们总会试图引导团队各角色之间的对话,有来有往才能碰撞出火花。干瘪瘪的让谁谁谁说一下,确实很容易出现扭扭捏捏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来说点啥的状况。

作为一个爱“玩儿”的教练,我最爱用的就是“场景化”设计,用“角色代入”的方式既能活跃现场气氛让团队更积极参与,又能带入现实触发想象,还能用“演角色”做以掩饰让大家更敢表达

场景的设置自然要贴和工作坊讨论的主题,设置合适的角色,甚至可以先提前设定部分情节背景。我曾在一次对团队进行非授权领导力的培训上,也用到了这一设计。提前写好“剧本”,现场分角色演绎,让团队成员通过“角色”的嘴说出内心想法,说出平时很难有机会说出的话。


回忆 唤醒

故事,能代入角色,也能展开思路。

除了假定情节的场景化设计,回忆,也是打开话匣子,引领团队“心绪”的好东西。

曾在一次目标为重塑团队凝聚力的周年庆工作坊中,我设计了一个“请每个人写下这一年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的环节。当时此环节引发了团队中的极大共鸣,很多成员印象最深的都是曾经遇到的巨大挑战,或艰难的任务,而团队彼此的帮助与合作是战胜了这些挑战的最大力量。通过这个回忆环节,并不需要我们去讲什么道理,说什么措辞,曾经并肩作战的经历,自然就唤醒了团队成员对彼此的信任与依赖。

而在之后征集反馈的问卷调查中,这一趴成为了最多被提到的高光好评环节。


冲突 共情

有问题需要解决,必然意味着存在冲突。隐藏分歧并不能解决问题,暴露分歧又容易激化矛盾。

最难拿捏的,就是既要有效让团队愿意暴露问题,愿意坦诚将分歧摆上台面进行沟通,又能有效控场客观情绪不至于拍案而起愤然离去。这中间的平衡,也是教练工作坊一个有趣的挑战。

激发“共情”,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切入口。

团队合作的各方,自然有各自角色的不同立场。“强迫”他们换位思考,以触发不同视角的理解,感受不同立场的思路,建立共情,建立共同解决问题的基础

例如曾在一个Scrum团队的工作坊中,设立「换位椅子」环节,让团队成员依次坐上代表SM的宝座,想象“如果你是SM,会马上做一件什么不同的事”。既让普通成员设身处地切实感受SM为团队操碎了心,也让SM听到团队成员的诉求与心声。

而在另一个关于沟通力的培训上,通过一个「你听懂了吗」的游戏,让参与者换位感受被表象蒙蔽了双眼无法真正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图,从而理解有效倾听的三个层次。

刻意制造的换位场景,蓄谋已久的不同角色立场,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呈现,也许等待我们的就不是怒发冲冠针锋相对,而是豁然开朗心领会神的相视一笑了



END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A0NDgwOA==&mid=2247483675&idx=1&sn=5cd58f7e16a2516948f2ef70be13cee7&chksm=9096dffca7e156eab887cb8219c4c90ced0b71e0c13b43e86ad8b1631044acfd0b8738456f5d#rd

一个“学院派”与“野生派”共同灌溉的项目经理&敏捷教练

2 篇文章
浏览 312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软件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