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当教练遇上OKR

243 2023-08-22

团队教练初体验

在2019年到2020年之间,作为HRBP,我所服务的事业部遭遇业务下滑。我常常说,孩子生病的时候家里矛盾最多,其实在一个组织里也类似。业务下滑时,很多问题更容易浮现出来,内部矛盾也会增多。那一年,我正好开始学习教练,觉得受益很多。我看到了其实大家都想让组织变得更好,那大家能不能坐下来,把各自的想法、意见都抛出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一起共创好的解决办法?

基于这个初衷以及对教练的认同,于是我把公司管理层组织到一起,通过一系列的团队教练的工具方法,让大家敞开心扉,共识现状、共创未来。

团队教练的方式确实帮助大家打开了心扉,管理层甚至自发将原计划两天的工作坊延长到了三天。但基于当时正值高层换届,同时在“事”上如何落地缺乏好的方法指导,共创的一些想法没有很好地形成落地的方案并持续做下去。“事”上的效果没有那么明显,团队教练提升的能量没有得到最充分的运用。用一位资深教练的话,“势能转化成动能”上效果不够。

曼弗雷德写的一本关于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的书——《刺猬效应》,有一句话很认同,“只有教练文化还不足以推动变革、改进绩效、提高工作满意度、提高组织承诺感。教练文化还应该与可行的商业战略一起使用......教练文化是软环境,商业战略是硬功夫。教练永远要结合商业背景。” 在组织里实践了一段时间的教练后, 越来越感受到,教练解决的是个体与团队的软环境,这些改变,最终还是要在事上去体现,拿到“事”上的成果。所谓的“借事修人,借人成事”,成果治百病。我们不能不看到“事”背后的“人”,但也不能只聚焦在“人”。

2021年,市场逐步回暖,业务也在回升,然而,如何让教练活动更落地,更好地支持到业务,一直是我心里的疑惑。

OKR践行之路

2021年,因为OKR长沙社区Kiki组织的沙龙,我们遇上了OKR。


图片来自OKR社区大叔杨
KPI:
在OKR之前,公司用的是KPI和战略项目结合的方式来承接组织目标。先不说每个部门KPI设置的SMART程度如何,根据公司总部的要求,KPI目标只需要年初在绩效对话中设定一次,年终再跟踪,这样的更新频率其实在VUCA时代是比较低的。同时KPI设定只限于老板和下属之间,没有透明就很难横向对齐。少部分管理层会主动和上下游部门沟通今年各自的优先级高的工作。其实在组织内,跨部门之间有强烈的左右对齐的需求。

战略项目:
公司每年组织两次管理层工作坊,工作坊会共创出一些战略项目,但这些战略项目常常只是几个关键词来描述,到底这些项目做下来应该拿到哪些关键成果,如何支撑组织战略,如何深度跨职能共识、合作,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这个背景下,当了解到OKR,我们就急切地想要用OKR真正成为战略落地的转化器,让飘在空中的使命、愿景和战略与员工每天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上下同欲,左右对齐”。

导入OKR的想法得到了事业部一把手的认同和支持。于是,在接受了OKR基础培训之后,我们在管理层开始尝试使用OKR。

OKR导入是一把手工程

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元月的两天管理层工作坊。第一天我们做了很走心的团队反馈,用到的团队教练工具是“热椅子”。大家彼此分享加入事业部的心路历程,之后互相给反馈,包括认可、感谢以及建设性反馈。第一天团队反馈让大家打开了心扉,从人的层面团队透明度大大提升。有同事表示,这是一种高逼格的体验,共事多年也没有如此深度的交流。



第二天,我们开始谈“事”,用OKR让“事”透明化。我们从组织战略入手,共创组织的年度OKR,再到各个部门的季度OKR制定。通过这个工作坊,我们让组织和所有部门的重点工作完全公开透明,所有部门经理都看得到,大家甚至可以互相提问与挑战,这在事业部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OKR制定工作坊结束后,进入OKR跟踪,季度复盘、再共创下一季度的OKR。二季度快结束时,在工作的透明性、部门工作聚焦等方面得到了大家很多的认可。同时,在准备三季度OKR工作坊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组织级OKR的跟踪、组织级OKR的承接以及跨部门的协同等方面的进步空间。

图片来自OKR社区大叔杨

此时正好听到了在长沙开OKR Coach(OKR教练)课程的消息,果断报名。通过三天的沙盘演练,更深入地学习讨论了OKR实践之路的坑。“坑,本身就是路”,“踩坑”之后最关键的是用什么心态去看待“踩坑”以及“踩坑”之后的复盘与学习。

于是在接下来进行的三季度OKR工作坊中,我们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工作坊的第一天,我们邀请大家站在CEO的视角评估组织级OKR的进展,让团队看到组织级OKR完成情况和各部门OKR完成情况的现状。大胆地相信团队,让大家分组探讨背后的原因。


相信相信的力量”,果然当把这个现状摆在大家眼前时,大家有了很多的发现和讨论。当选择让大家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时,群策群力的能量很大。大家共同讨论出了原因及改善措施,比我们之前设想的更多且更全面。

在这种共识下,工作坊的第二天,我们又一次充分信任团队,让大家一起来基于战略等方面的输入,深度共创组织三季度的OKR(之前只共创了全年的,这也是承接不够的原因之一)。经过大半天的多轮探讨,组织的OKR出来时,所有参与者已然对目标深入人心。组织级OKR出来后,很自然地,相关部门leader主动认领了对应的OKR。而之后各个leader再写自己部门的OKR时,我们也要求和组织的OKR深度对齐。

这次OKR工作坊,基于大家充分的开放和投入,我们通过让大家共创和自愿认领的方式,让组织的OKR得到了很好的共识和承接。任何组织中,跨部门合作都是痛点难点,但目前产生的组织的三个O,都需要跨部门的合作,而三位O(目标)的owner(负责人)很自然的需要去驱动跨部门合作。而经历了充分讨论共创出来跨部门OKR,相信这些跨部门的工作推进会顺畅很多。在反复讨论共创组织OKR的过程中,不断探讨O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KR才能支撑O,怎样写出SMART的KR中,大家对业务以及对OKR的理解都更深入了,过程中团队也得到了很好的学习与成长。
打破“部门墙”不止有“裸心会”-如何用OKR促协同


借事修人,借人成事

实践OKR以来,不断碰到问题又不断找到答案,真实感受到OKR“一学就会,一用就废”。在不断掉坑又爬出来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对OKR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整个团队也在成长。同时也感受到,每次工作坊大家都能非常开放、投入,这和之前的教练活动在“人”上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

当教练遇上OKR,终于到现在,找到了一条“借事修人,借人成事”之路,虽然这条路还刚刚起步,未来一定还有坑等着我们,而教练的核心思想中的成长型思维、相信自己相信团队、不断自我反思等核心理念,一定能支撑我们在组织发展/变革之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而我,作为一位HRBP,我也在这条实践之路上,更靠近了业务成长了自己、支持了团队!感谢教练、感谢OKR,感谢一路同行的小伙伴们!

了解更多OKR教练的转型之路或加入“懂OKR的OD实践者”社群,请联系Kiki。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NTgxMzQzMw==&mid=2247483807&idx=1&sn=2d658a8832ee6b6297f91d410dcd1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