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华为“训战”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战略预备队 华为工作体验感受分享系列 六

我们非常重视原创文章,为尊重知识产权并避免潜在的版权问题,我们在此提供文章的摘要供您初步了解。如果您想要查阅更为详尽的内容,访问作者的公众号页面获取完整文章。

分享知识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快乐
华为的“后备队”概念已演变成“战略预备队”,这一人才发展机制贯穿了训战一体的培养理念,激活了潜力员工,并解决了人员招聘问题。
战略预备队的前世今生
在任正非的关注下,战略预备队自2015年起逐渐发展。任总在2018年强调了战略预备队的定位、选拔高潜质人才、实战化赋能等关键点。2017年的总结指出战略预备队旨在培养具有战略洞察力和牺牲精神的人才,把握战略机会。2015年的讲话强调了通过训战结合教导正确行事,从各领域选拔优秀人才,并由华为大学提供教学支持。
战略预备队的选拔
选拔基于责任结果导向,员工需自学并通过考试进入。选拔过程包括网上考试、面试,还有对担保人的责任制度,奖金问题由具体场景决定。
战略预备队的训战培训案例介绍
训战模式结合课堂学习和实际工作场景,例如一名客户经理的转岗经历。他从基础工作做起,参与实际业务运作,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GTM工作的核心,最终成功转岗。
战略预备队培训包括多种培训形式,如技能培训、案例分享、实习等。选拔过程经过优化,严格的考核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攻克战略机会点。华为的人力资源熵理论实践中,也有主动和被动的资源池分类,以确保人才的有效发展。
战略预备队训战模式总结
战略预备队着重于一线实战培养,强调产出质量而非数量,选拔过程与内部人才市场不同,旨在培养高潜质人才,并由业务部门和战略预备队需求打通,实现训战一体。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

本公众号从一个前华为老兵的亲身体验,从一个有着甲方和乙方双重管理实战的视角,聚焦华为管理思想的解读,解码华为管理的底层逻辑,分享华为管理在其他公司的落地经验,有工具,有案例,有作者的实战管理感悟,带着各位朋友从多纬度去理解和体会管理艺术之美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