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项目管理从理论到场景,避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139 2024-01-11

接上一篇:为什么成了项目管理专家却依然在企业无法落地?(下)
在项目管理落地的时候,我们也反复提到实践的重要性。谈到实践不得不提一本书,这正好是前段时间我们在自己的公司内部组织培训所使用的材料,就是毛主席的《实践论》。毛主席的《实践论》写得非常好,但其实我之前也没有看过,这次因为在培训的过程中仔细听、学习,发现有很多的体会。这些体会刚好跟我在企业中去实践项目管理的时候的心得体会匹配上了。

毛主席当年提出《实践论》的时候,他其实背后也是有一个场景的,这个场景是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大家经常会犯两类错误,一类被我们称之为经验主义,另一类叫教条主义,这个时候毛主席写了《实践论》,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用更务实、更接地气的方式去搞我们的建设,避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第一,《实践论》谈到经验主义。什么是经验主义呢?经验主义其实背后说的是很多人只相信自己的经验,因为在过去的十年或几十年里,自己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在过去是成功的,但它并不一定在未来还会成功,因为我们的世界在改变。尤其今年特别明显,我们会发现疫情这只黑天鹅真的是造成一个很大的变化,带来巨大变数。在这种变化过程中我们很多过去的成功经验都开始被颠覆,未来的成功经验我们能够看到跟过去的成功经验一定不是一类经验,那意味着说我们如果仍然非得坚持按过去的成功经验去开展工作,我们其实很有可能未来会败得很惨,原因不是因为这个经验错了,而是场景变了


我们未来的工作场景跟过去的工作场景不一样了,以前的时候是经济快速发展,只要胆大勤奋敢干都是可以成功的,只要勇于试错就行。但是在未来的场景下,我们会发现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说很多的行业面临很大的挑战,经济在不断地往下走,因为我们开始进入到一个经济的低谷期。这时候想干一个赚钱的事越来越难了,我们说光勤奋、光勇敢是不够的,它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要有智慧


我们要思考到底做什么事才能赚钱,不能说什么事都去做,因为很有可能开始做了好多事都不赚钱、甚至赔钱,没有利润,我们说现在各个行业都呈现出一种状态是不缺需求,但是利润极低,如果这个事干得不好,可能干得越多赔得越多,最后都把家底赔进去干不下去了,现金流就断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有选择的去接需求,要去思考我们如何能够把一个不赚钱的事干得赚钱,把没有利润的事干成有利润的,这个过程中它需要很多的思考和智慧,要想明白再干,而不能说没想明白先干,一边干一边去想,很有可能没等你想明白,项目或企业就已经被干没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经验主义的错误,其实项目管理是用来应对经验主义错误的。我们说项目管理被发明出来,我们发现项目管理的逻辑不是靠试错,试出好的结果,而是说当我们做一件事之前,我们经过充分的思考、充分的论证,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就是项目管理


项目组合管理关心的是什么呢?我们有很多可以干的事,但是我们必须要先挑出来到底哪些事是最值得干的,不能说什么都干,这里边有很多可能是赔钱的事,可能越干越赔,不如不干,甚至有可能是说,因为我们干了很多并不值得干的事,结果把我们的资源都浪费在那些事上了,反而忽略了很多赚钱的事没有机会去做


所以,这个过程的背后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需要去调整,不能单纯依赖于过往的经验,企业要升级,项目经理也需要升级,技术型的项目经理要逐渐地成长为经营型的项目经理。技术型的项目经理他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而经营型的项目经理他要以客户市场为导向,要以收益为导向,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未来做什么事情能够带来预期的收益,怎么样做收益能够更大,而不仅仅是思考我要按时完成交办的任务、交付一个产品。我们会发现项目经理的这个转型也是必需的,所以不能仅依赖于经验。


第二,《实践论》的背后谈到我们不能太教条。经验更多依靠的是自己的生活阅历,教条就是生搬硬套外边的东西。我们说不管是美国的项目管理也好,英国的项目管理也好,或者欧洲的项目管理也好,或者各个流派的项目管理也好,甚至是一些大的企业的最佳实践也好,在我们看来这都是人家的成功经验、人家的方法,它不是我们自己家的。


就像很多的时候我们看别人家过得好,但是我们很难把人家过得好的最佳实践复制到我们家上,为什么呢?因为人跟人不一样,大家的理念文化不一样,大家走到一起的原因不一样,大家的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不一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教条的搬方法。


现在很多的企业都会走入一个误区,这个误区是什么呢?很多的企业为了让自己的企业变得更敏捷,而教条的去照搬了别人很系统化或者很流程化的方法,结果导致了自己被束缚得更紧。其实我们本来的目的是为了变得更敏捷、更灵活、更有能力去适应未来多变的场景,去应对各种变化,但是因为照搬了人家的东西,发现到了自己身上并不适合,而且又没有进行足够灵活的调整和定制化的剪裁,结果导致了自己开展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这就是我们说的教条主义


不能盲目崇拜其他人,我们老祖宗讲要“师夷长技以制夷”,邓小平同志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吸收,不是为了照搬,照搬的东西一定是用不了的。但不学习又不行,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明白我们学的是什么,我们学的是人家思考的逻辑,是人家工作的理念,我们不能只照搬了形式而忽略了内涵。现在很多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只去学形式不去思考内涵,而其实真正要学的是人家的内涵、人家的框架,然后我们要把我们的成功经验、业务流程、产品、技术去跟人家的系统性框架和人家开展工作的内涵进行一次整合,整合完了之后它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才叫不教条。


我们最怕的是照搬人家的框架、照搬人家的工具、照搬人家的操作规范,然后说我们就必须按照它这个去做,这个其实一定是有问题的。而且很多的时候这种纯粹照搬的方式可能对一些企业来说在当前的这种经济形势下,它可能失败不起,因为这种试错的教训是惨痛的。当我们去学习别人的方法时,不管是学习PMI的知识体系也好,还是学习某一种其他的企业最佳实践也好,我们在系统化的学习之后落地时,一定要分步落地,一个点一个点的落地,落的点多了连成线,线多了连成面。最怕的是把一个外部体系直接扣到我们的企业上,这时候可能我们大家整个的工作方式就会变得僵化,企业想生存下去会变得更加困难。


《实践论》的背后其实是希望我们要去避免这两种错误,一是避免沉浸在过去的成功经验而忽略了未来的场景变化。第二,避免单纯地盲目崇拜来自于西方或者是说国内的一些成功企业的最佳实践,而忽略企业自身的特色和特点,完全的去照搬,这时候也容易造成很多的问题......

项目团队管理和领导力

系列连载文章

下一期连载:由理论到场景(下)

- END -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kwOTQ0Mg==&mid=2654564783&idx=1&sn=e9e4be7b98b96c95194c223ae3f99488&chksm=8bb8ed82bccf649429fc651207cdd084ae05e52aaafba5c873dcc14679a85026244e595f2bc5#rd

传播更接中国地气的微权力项目管理思想,帮助更多管理者和项目经理摆脱企业创新和转型过程中的困惑,我们致力于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组织级项目管理体系和成长为神一样的项目经理!

78 篇文章
浏览 11.7K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软件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