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研发管理之以史为鉴(1):研发管理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451 2024-03-22
研发管理经历了以科学家主导的发明与商品化时代的第一代研发管理、以新知识的适用性为重点的项目成功时代的第二代研发管理、以连续创新为特征的企业和客户管理时代的第三代研发管理及将研发视为创造战略性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的第四代研发管理四个阶段。
(一)科学家主导的第一代研发管理
1800年伊莱·惠特尼提出了可互换零件的概念,使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而机床及精准测量技术的出现,则使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这标志着社会从农业时代开始向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工业时代转变。
而企业研发是近代工业的产物,最早的企业内部的研发诞生于19世纪后期的德国合成染料工业。德国巴斯夫、赫斯特公司在与大学化学家和企业内部化学家合作过程中获益甚多,认识到了工业实验室的重要作用,于19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大量招募科学家,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并给予大力支持,推动了企业的快速成长。
1876年,爱迪生在门洛帕克投资2万美元建起了门罗公园实验室,亦即爱迪生发明工厂,这是全球第一个成熟的研究开发中心。这个实验室招聘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即把一个个发明分解为不同的工作环节,每个环节由相应领域的专家分别进行研究,最终组合为有效的专利,并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爱迪生创立此实验室的目的就是将发明商品化,这种模式成为后来美国众多的工业实验研究所的标杆。爱迪生试验研究所的示范效应也推动了企业研发机构的快速发展,在二十世纪初期,通用电气、柯达、杜邦、AT&T等企业相继建立了工业研究实验室。随后,企业研发机构的数量快速增长,规模也不断的增大。
这个时期的研发,一般由科学家来主导,企业仅仅为他们提供设备和工作场所,并不干扰科学家对研究项目的选择、实施和指导,即实验室的研究开发相对独立于企业的运营,科学家做的更多是技术的研究,企业期望的回报是基于科学家偶尔的科研突破,开发出新的产品和工艺,从而获取高额的利润。人们把这种由科学家管理的实验室模式成为第一代研发。
(二)追求项目成功的第二代研发管理
1911年,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代表着泰勒管理思想的成熟,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使管理成为科学的一次质的飞跃,为现代管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促进了项目管理相关概念及工具的快速发展:

- 1917年,Hery Gatt发明了甘特图。

- 1910年代,阿丹密基协调图技术,这是CPMPERT技术的始祖。

- 1918年,出现了网络计划技术的始祖,线路分析技术,用来分析活动间关系的方法。

- 1920年代,出现了“产品品牌管理“,即指定一人对某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等所有工作负全责,这是项目经理的前身。

- 1930年代,美国航空业逐步采用类似“项目办公室“的方法来监控飞机的研制过程。美国工程行业也开始设立”项目工程师“的职位来监控和协调项目相关的各个部门。

- 1939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项目管理被弗雷姆认为是世界大战的副产品,“战争的无序之中,诞生出了项目管理的有序”

- 1940年代,曼哈顿计划应用项目管理来进行计划和协调,但也有人认为曼哈顿计划对于现代项目管理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

- 1950年代出现了“项目经理“一词,贝曲尔特声称,他们公司最先使用了这个词汇。

² 1950年代,美国企业和军方相继开发出CPM(关键路径法)、PERT(计划评审技术)、GERT(图形评审技术)等技术

² 1950年代,系统科学对项目管理产生了深远和根本性的影响,科兹纳把项目管理看成系统管理方法的延伸。

² 1959年,嘉迪斯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题为“项目经理“的文章,探讨了高新技术行业项目经理的作用。

- 1960年代

² 早期ASA在阿波罗计划中成功采用了“矩阵管理技术”,即矩阵式组织的方式来管理项目。

² 美国海军要求承包商在“北极星“项目上采用计划评审技术(PERT),其中紧前关系绘图法(PDF)是PERT技术的一部分。

²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编制软件用于提高PERTCPM方法的运行效率。

- 196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率先在导弹项目上应用工作分解结构WBS,从此WBS成为项目管理的核心工具和知识。

- 1964年,约翰米在《商业地平线》杂志上发表文章,专门介绍矩阵式组织。

- 1965年,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在欧洲瑞士成立。

- 1967年,美国国防部借助C/SCSC(成本进度控制系统方法)把项目管理正式系统化。C/SCSC也是现代挣值管理技术的前身。

- 1967 年,挣值管理(EVM)被运用“民兵导弹计划”,这个项目对提升挣值的地位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此时挣值管理还是C/SCSC的一部分

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现代项目管理从理论和工具技术实践的角度已经比较全面,形成了一门关于项目资金、时间、人力等资源控制的管理科学,可实现对项目的有效管理,配合职能型、矩阵型 、项目专案型的组织结构,使项目成功率大大提升。
门径管理是第二代研发管理流程的代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罗伯特˙库柏教授,对60多家企业真实案例的研究并听取大量来自一线管理人员经验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门径管理的概念,并在后期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新产品开发(NPDNew Product Development)模式。门径管理系统的基本思想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做正确的项目,第二是把项目做正确。

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形成的第二代研发管理是以新知识的适用性为重点,管理的核心是项目。
(三)上升到战略层面的第三代研发管理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各公司之间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却日趋激烈。众多企业相继进入高新技术领域,而现代技术结构中的众多高新技术都具有创新难度系数大、系统发展要求高、知识更新频繁的特点。高新技术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资源投入远高于传统行业,高新技术的高复杂度、创新的高难度以及知识的快速更新,都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的参与,并需要更密切的合作。此外,技术研究的不确定性以及高新技术创新的难度,决定了现代技术研究需要在更长的周期内持续的进行资金投入,这就要求企业在业务上归核化,以谋求更长期的生存发展,要求企业重视研发,将研发在企业运营中上升到与业务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从战略层面考虑研发创新的作用,使研发工作在战略规划指导下有目的、高效地进行。企业高层领导和研发管理团队必须紧密合作、相互交流,加快推进研发的速度并提高其质量,才能实现企业长期目标,以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推动了第三代研发管理的出现。
第三代研发管理的代表是柏亚天(PRTM)公司的PACEIBMIPD。这两种模式在项目层面,都强调产品开发过程的分阶段管理决策,强调了团队围绕项目目标进行跨部门合作;在业务管理方面强调了产品组合管理,建议从公司层面建立多个产品的优先级别,以匹配、协调公司资源,均衡外部市场机会与企业内部能力之间的矛盾,强调了技术管理对产品战略的支撑作用;在流程层面都强调了结构化。IPD作为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更强调了落地和实用性,因此IPD更关注产品开发对战略的支持,更关注市场导向和项目收益,强调异步开发来保证质量和缩短开发时间,在技术方面通过分层管理实现了产品、技术以及业务组织的有效关联。

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第三代研发管理是以连续创新为特征,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和客户,是与经济风险、战略计划和技术路线图相关联情况下的技术管理。
(四)将创新视为核心策略的第四代研发管理模式
二十世纪末,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大大促进了资本、商品、劳务、技术、知识、服务的自由流通,为企业不断革新生产技术、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吸引优秀人才、拓展产品领域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与广阔的空间。先进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保证竞争优势,企业必然要追求在所属领域的技术领先性,这就导致了企业对专业化的更高追求,从而陷入了专业化-市场竞争-进一步专业化的循环之中,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如果想生存下去,一方面要想办法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通过各种技术、管理手段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渐进创新来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则要求企业要想办法跳出现有循环,寻找新的技术方向和市场,通过突破性创新来获得新的增长机会。这两个方向都要求企业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管理水平,由此出现了第四代研发管理模式。
第四代研发管理更加注技术重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将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经营的核心,给予研发更多的资金、资源支持以及自主权。第四代研发管理从具体操作层面可分为两个不同的方向:针对既有业务的研发效率提升以及针对全新技术的孵化和全新市场的开拓,前者是具有可预见性的持续创新,后者是不具有可预见性的断续创新。两者都要求团队具有创新精神,但在执行层面却有很大的差异,前者要求规范性、高效性,更多的是通过规模来获益,后者追求的灵活性、创新性,寄希望于新的业务、新的市场带来额外的收益。所以第四代研发管理针对两个不同的方向采取的是策略上的一致性与执行上的差异性。
更多内容见本人所著《研发流程再造-基于IPD的研发与质量管理实践》一书。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ODEwNDgyNg==&mid=2247483751&idx=1&sn=1361df59bcfca5c194273c7326942dc4&chksm=f98cb2f2cefb3be464423f4ddbf16ab9f25d2c45569ad277cddcc63815e21387fc6b0d924366#rd

研发管理/质量管理/创新管理相关知识及随笔

89 篇文章
浏览 12.2K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软件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