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精准沟通系列(二)文字沟通的遣词造句

260 2023-08-23

精准沟通是去年年底的坑,目的是为了帮助更多的酱友们解决沟通都会面临的一些问题。系列(一)(可戳链接阅读)主要讲的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精准是什么,以及为了达到精准要做的一些前期铺陈。今天咱们就着(一)来聊聊(二),在用文字作为语言载体并进行言语活动时,我们应该如何提升精准沟通的能力,达到更加专业的水平。

从开这个系列开始,就一直在酝酿今天的内容,特别想把文字交流的场景下的方法论和经验沉淀下来分享给大家。因为通过现实工作环境观察下来,发现大多数人在遣词造句这件事上缺少一些敬畏,不是随意表达,就是缺少校对,经常看到各种词不达意、碎碎念的场景。也许每个人的时间有限,把原本要留给修行和思考的时间也让渡给了成为一个合格的“工具人”上。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其实有时候试试慢下来,让脑、心和口能够保持统一,更加踏实稳重的做好哪怕对一个词语的吸收和运用,也是一种比较特别的人生体验。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语言是思维的边界,但也是思维的镜子。在工作场景中,想要做好精准沟通,需要借助语言开展言语活动,那就必须从看懂,听懂,说明白这几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及不断地训练积累,才能不断提升沟通水平。

1

看懂

文字语言的驾驭能力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很核心的技能。如果从基本功的角度讲,能看懂是第一位的,那么如何才能看懂呢,就需要对字、词、句、语法有基本的了解。但咱们毕竟不是文学专业的,这里仅从工作场景出发,讲讲应该懂到什么程度。

字,要能够了解到字本身的意思,词性,以及相关的发音和不同音下的不同含义。比如“盛”,既是形容词“丰富,隆重”,也是动词“容纳”的意思。职业沟通中遇到的多音字范围比较有限,更多的时候我们能够知悉到。但如果我们需要在一些盛大的场合,或者面对一个在文学造诣方面特别高的人物,就应该更加谨慎和谦逊的态度,精准使用各种字词。(否则可能会,dddd

词,最核心的是了解发音和含义,以及适用的场景。中文汉字是象形文字,且任何字词的产生都有具体的场景需要。比如我们常常读错的“虚与委蛇”“咎由自取”,以及经常弄错意思的“差强人意”“空穴来风”。尤其是后一个词,很多大型媒体、电视剧、专家都经常用错。所以,从精准沟通的角度而言,我们有必要搞清楚我们所能够接触到的任何词的意思,这样才能保障使用的时候不会出错。这里强调一下,字词用错属于低级错误,且一旦被非常关注字词使用的人或者组织发现了这个错误,就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属于性价比极低的错误,一定要避免。

另外,需要打造自己专属的词库。专业术语、行业黑话、互联网热梗等,都必须有意识地存储。比如这几年流行的互联网黑话,什么记个土豆(记个 to do ),提升心智(行为和习惯的认知),拉齐gap(保障理解一致没有偏差等)。这些词语是某一特定语境下的浓缩,能极大地简洁表述,或者能快速开启一段共同话题。

句子,最核心的是了解句子的逻辑。一个完整的句子,需要有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这些关键的语位。但我们在表达时,又经常删去一些语位来达到精准表达的目的。所以精准表达的要求中,句子的逻辑不能出现错误,具体的做法是可以提炼句子的主干,找到关键语位之间的逻辑关系。

举个栗子。比如这句话,“为了满足xxx部门规范化文档管理的任务及通过实施过程可控性支撑各项管理规范” ,这句话看着很麻烦,但提炼主干,其实表达的是为了满足xxxx的任务,以及xxx规范,这就是有问题的句子。因为任务和规范是不能被“满足的”,所以需要修改逻辑,达成xxx的目标,可以修改为“为了达成xxx部门规范化文档管理,以及辅助提升项目管理工作各环节的工作效率的目标”。

好的句子,缩减后也能成立。我们经常有缩减语位来表达的需求,那也需要注意语位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准确的。比如说,我们想要表达自己工作很忙,一般会说“不辛苦领导,我应付的过来”。这句话明显要表达的是自己的不辛苦,但直观上看是在评价“领导”是否辛苦,这样的沟通算不上犯错,但一定会扣分。

好的句子,能让人思考,代表发言人的意志和态度。再举个栗子,因为一个关键干系人的时间冲突,不得已取消会议,如果我们平铺直叙,直接展现出了真实的原因,那么会让这位干系人很难堪,也不符合组会者的行为规范。在公布这样的信息时需要谨慎表达态度,让所有接收信息的人理解到真正的点,是在于变化的结果,而非变化的原因,保持舒适的接受。

好的句子,要简洁、实用、易懂,以及带一点美。过于口语化,以及过于书面化,都不够好。同样开会的栗子,我们需要说清楚为什么开会,是看了大家的日历排期后定的时间,以及主要议题有什么,给所有人提醒让其做好会议准备。另外,如果有与会人对内容有疑问,还需要能够解释说明。这就是细节之处见真章,一个小小的会议通知,不仅体现了会议组织者的周密安排,也体现了对相关方的了解和精细化的管理。

2

听懂

倾听是一门艺术。不管是沟通还是做人,会听的能力要远高于会说。听的本质是能听到要表达的信息,以及听懂背后的逻辑和发言人的意志。

听懂字面信息。

如果只是文字交流,那么字面意思如上文见过的,经过提炼和压缩语位,可以找到关键的结论。这里就要求我们需要能认识字,懂得专业术语,了解每个人的表述风格。

听懂潜在信息。

这里包含发言人的态度,也可以从句子中表现出来。比如有些犹豫不决,或者信心满满又或者先抑后扬。以及,还需要了解发言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这就需要结合其他信息渠道的信息做综合判断。比如客户给你发消息对你们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其真实原因是最近的演示中,他被他的领导施加了压力。了解到了潜在的信息,才能对整个谈话过程有充分地把握。

听懂真实的决定。

任何沟通都在表达一个决定,或者显性如“几点开会”“我再想想”。隐性的决定是不会通过语言真实的表达出来,这需要结合我们对发言人充分的了解,以及对整个事件全面的洞察。所谓“预判了对方的预判”,也是高手博弈的体现。

听懂其他语言。

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人的瞳孔、表情、肢体、衣着都能传递出不同的信息,且能在信息表达中占比高达55%,所以学会“察言观色”能帮我们看到更多新的东西。这里需要大家自己去实践,不能太刻意而四处乱瞟,要滴水不漏、不动声色。以及从看到本文开始,需要更加注重穿衣打扮,可以在沟通的场合丰富表达,给自己加分。

听懂画外音。

中国人说话都比较含蓄,可能现在的互联网的“扁平”架构下,大家喜欢平铺直叙,直奔目标,但更多的比如政府机关单位,还是讲究“话说一半”,点到为止,只可意会。所以在“听”的时候不仅要用耳朵,更要用心。想要听懂,职场上考验的是对业务的理解,对人际关系的把握,对关键领导的了解;在生活中,考验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对亲密关系的平衡,以及对人生的洞察。至于具体怎么“听”懂呢,可能得再去多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

3

说明白

说话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因为我们所有的沟通,不只是在简单把事情描述清楚,而更是在无形中传达自己的意志,增加自己的影响力。最近迷上了电视剧《手机》,里面有非常生动的描述说话的案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看看。

好的说话需要包含铺、陈、问、定四个要素。

铺,是铺背景。

任何的谈话都有一个准入条件,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由于什么样的历史因素,而产生的一次必然的沟通。如果是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这个准入可能还有心理洞察的微观层面,职场上的开启一段沟通的准入一定是有相对清晰和强烈的需要的,因为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没有人会在意细微之处的无用功。因此,开启沟通之前,明确背景信息和来龙去脉,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就是铺的过程。

陈,是陈事实。

和真实的诉求。在介绍了详细的背景以后,我们需要对本次表达的主题进行适当颗粒度的描述。这里就比较考验信息的整合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也看场合的要求。研讨会上一定要事无巨细,如果是电梯汇报,则只能避轻就重。

问,是问反馈。

不一定要提出问题,而是通过话术让对方去做出反应。好的沟通绝不是一人说一人听,而是互有来言去语。在铺背景和陈事实后,我们一定需要表达一些我们的请求,是需要对方知悉还是做决策,需要有一个“问”的环节,让对方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给出对沟通的反馈。这样做既是工作程序的需要,也是尊重的需要,也是精准的需要。

定,是定决策。

这里不仅要得到信息上的结论,更是针对沟通双方达成一种共识的结论。好的沟通一定不是无疾而终,一定会产生一个相对清晰的结果,比如记个“土豆”,描述出后续待跟进的事项、时间以及负责人等关键信息。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决策强依赖于发起对话的人在明确沟通目标时就有关于决策的设计,这样才能保障沟通过程的精准,即使偶尔跑偏也能随时拉回来。

以上就是关于精准沟通系列,遣词造句的理解和填坑,整理了一些皮毛,如果酱友们感兴趣咱们再深入探讨。语言的边界性不仅是说语言对思想的局限,也说明了不同理解层次的人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上也截然不同,比如有些话,以前我们听不懂,如今却有不同的心情。

最后,作为一种最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国的文字和语言也自带美感,希望大家在工作中除了考量沟通的实用性和精准性,也可以在生活中或者艺术作品中更加深入地融入和体会到这种独具韵味的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2MjExNTc4MQ==&mid=2247484904&idx=1&sn=433a7da39ce4eac568ac08965a7a647b&chksm=ce0d8742f97a0e542aae55c7186139455fc8c098187b3921ad672a4ee0f823c7142277c1f5d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