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修炼7 让人又爱又恨的咨询这行

279 2023-08-09

一个咨询师被叫到客户办公室。

客户问他:为什么三个月了,你手里的项目依然没有进展?

咨询师说:我从来的当天就开始申请一系列必须要有的权限,但到了今天都没有办下来。我需要进入机房才能做基本的调试工作。但今天我都没权力进机房。

客户说:你没有去跟IT安全部门沟通么?我们的项目是优先级很高的事情啊?

咨询师说:每天都在沟通啊,我已经催了无数次了,Email发了几十封了,但是他们就是很慢。效率太低了。

客户说:对不起,我很遗憾,我们请你过来是为了解决我们的问题的,不是制造更多的问题。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但你解决不了,那我们只能另请高明了。

……

这个对话就发生在我身边,这个咨询师跟我讲完他刚刚在办公室跟客户之间的对话之后,请我喝了杯咖啡,然后就收拾东西离开了客户现场,走之前很认真地对我说:

“祝你好运!”

还记得上次汹涌的离职风波么?先离职的伙计们要了我的简历。于是,在递交辞职信之前,我已经拿到了另一家咨询公司的offer。

新东家规模不大,当时只有2、3百人。据说公司相当人性化,小而美,完全不是那种“买肉”型的公司,而是有情怀,有坚持,关怀每一个员工的公司。

3年前,4个年轻人因为对公司的管理方式不满意,一起离职创办了这家公司。大家坚守约定不能做成老东家那样,因为那样是留不住人的。慢慢3年的时间从4个人做到了2、3百人,也成为了“Great place to work" 卓越职场法国区榜上有名的公司。到第五个年头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500人的规模。

巧了,我跟那4个创始人是从同一家公司离职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为这个老东家辩护一下。有一说一,我还是挺感谢老东家给了我这个职场新人如此好的机会成长,并且在众多项目中能够迅速学到职场中必备的技能。也是因为这种公司的存在,让大批毕业生能够接触到优质的项目,优质的团队,同时,组织这帮年轻人和资深专家一起协作,搞定客户的难题的同时,又保证性价比,也是难能可贵的。

但是人总是要成长的,大家都想追求更吸引自己的平台。

当我西装革履打着领带,一手拎着公文包,一手挽着大衣,第一天走进新公司的时候,Bernard,也就是四个创始人之一,冲我走过来,用力地握住我的手,微笑着说了这样一个评价:

“em……tres elegant.”(嗯……非常优雅。)

然后Bernard就亲自开着车拉我去见客户了。下到负一层公司车库里,全部是清一色的宝马系列。他跟我解释说,这是公司给每个客户经理配的车。

“公司租下新车,开2年,然后退还给宝马,再拿新车回来。每个月付租金就好了。”Bernard跟我解释,“开着这样的车,我们的客户经理更能够被客户尊重。”

我坐在宝马的副驾驶,公司创始人坐在我身边当司机。这与在前东家那儿,跟100个客户经理一一自我介绍完全不是同一个待遇。我都快感动哭了。

真 · “宁愿坐在宝马里哭”。

很顺利,我再次作为咨询师/工程师,进入了法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另外一家。显然,之前四年的自动化和工业化的经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做机顶盒数字服务的自动化和工业化,在法国,有我们近一千万的机顶盒在使用中,而且我们正在推出一个跨时代的新产品。叫OneBox。时间很紧,我们需要扎实的自动化和工业化的能力。”

我之所以记得很清楚OneBox这个名字,是因为不知道是哪个“天才”的设计师,大腿一拍,将连接电视的机顶盒和连接光纤的上网盒,两个盒子放在一个大一号的盒子里。

这就了OneBox,不再是Two boxes,这样就成了“跨时代的产品”。

后来被市场啪啪打脸……后话暂且不提。

“我没做过机顶盒这一行,不知道能不能行……” ——老规矩,从来没有哪个项目是去之前我会的。

“没事,不要紧,上项目就会了。” Bernard说。——老规矩,上项目自己去整。

“相信你自己,客户既然花钱请你作为咨询师来,那是因为客户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而你,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从这一角度看,你比客户要厉害。” 

很贴心的鼓励。

这次项目组挺有意思,两家咨询公司共同组成了我所在的团队,5个人来自于同一家咨询公司,E公司;1个人来自于另外一家公司。而我就是那个孤军奋战的人。

千万不要以为另外5个人会因为公司不同而孤立我,排挤我。这种情况从第一天开始就没有出现过。相反,因为第三方身份,我成了团队的核心纽带。后续E公司人员变动,不断有新人加入进来,基本上都是由我这个来自不同公司的老外负责照料新人,办理工牌,入场手续,开通权限,介绍项目背景,从项目内容到食堂、咖啡厅等等,都由我一手包办。是不是很离谱?

同样的,大家一起吃午饭,偶尔约着一起晚上聚餐、喝酒、打游戏。

整个团队,以及其他关系不错的几个团队,大家所在项目不一样,角色不一样,身价也有高有低,也来自于五花八门不同的咨询公司。很奇怪的是,完全不存在不同公司间互相排挤,互相隔离或者针对的情况。甚至在大公司绕不过的“部门墙”,在这里也出乎意料地微弱。这在大企业中,是非常反常的现象,为什么呢?我后来仔细地分析了一下:

第一个因素,不仅不同部门的老大之间关系很好,而且老大们跟不同团队的关系也不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经常和自己部门的老大,以及其他部门的老大一起喝咖啡聊天。遇到了工作上的问题,甚至比较个人的问题,可以找喜欢的某个老大寻求帮助或者倾诉。我就好几次见过一个部门老大下班后和另外团队的不同成员聊天聊到好久。仔细想一下,很多时候,复杂项目的跨团队协作环节就是这样打通的。

这叫建立跨团队上下级辅导关系。

第二个因素,来自不同公司的咨询师之间横向打通了不同的部门。比方说,A咨询公司,他的咨询师分布在不同的团队中,B、C咨询公司也是一样,不同公司的咨询师混合组成了不同的团队。

作为来自同一公司的同事,大家即使不在同一团队里,找人帮忙解决一下工作上的问题是很容易开口的。毕竟,来自同一咨询公司,做好了,大家都有颜面。这样就让不同团队之间更容易协作。几乎每个咨询公司都会有几个比较活跃的成员,这些性格更外向的人,会跟处在不同团队的同事打个招呼,约个咖啡,聊聊天,或者只是简单聊一下公司那边的八卦。

这叫建立跨团队人员关联关系。

第三个因素,咖啡文化。下午3点半到4点是固定的咖啡时间,大家可以跨越层级,跨越团队去咖啡厅喝咖啡。即使再忙,喝杯咖啡的时间总是有的,经常是队长team leader一喊,大家齐刷刷都站起来去咖啡馆了。

大部分时间是一大群人围几个圈,一起吹吹牛,讲讲段子,吐吐槽。很大程度帮助大家知道不同团队在干哪些事情,也能够知道谁在哪个部门负责哪些事。即使再不济,喝咖啡的时候见过几次面,等需要协调工作的时候,偶然撞见了,那也很容易熟络起来。

这叫建立跨团队交流场所。

随便想想以上这么几点,就已经可以很大程度缓解困扰了很多公司的“部门墙”问题。

回国后我曾经听说过这样的一个轶事,有两家咨询公司的研发团队,各自负责不同的系统开发,各自占据了办公区的两边,公共的茶水间在中间。A公司的客户经理买来水果饮料放在茶水间,被B公司的团队成员给吃了。两个团队因此吵打了起来,后来甚至因此制定了规矩,各自团队的东西,只能放在各自的办公室区域内……

试想一下,如果项目上需要这两个团队展开协作,将会是怎样的场景。

以我的了解,许多大公司内,是很难想象没有部门墙的样子的,无论国内国外。

优秀的咨询师,作为第三方,常常能够起到打破部门墙,横向交流的作用。

当然,咨询师们的世界并不都是彩虹和独角兽。开头讲的那个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既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焦点人物,也可以被客户指着鼻子骂:

“我们请你来是解决问题的,理由我们不关心,但解决不了我们就另请高明了。”

还好,我一直在解决问题。在那个因为客户不给批准权限,而被客户干掉的咨询师离场之后,我被指定接手了他的活。

真没那么难,一顿烤串解决了问题。带老外吃了顿中餐馆的羊肉串,第二天他陪我加班到了8点,就把相应的权限给配置了。无非就是系统里多点几下,仅此而已。

我问他为啥不处理之前别人的权限申请要求,他给我看了一下他的电子邮箱收件箱,9908封未读邮件,我马上懂了。

另外,这个法国人跟我是同一个咨询公司的同事。下次还要约我一起吃羊肉串,水煮肉。

嗯!真辣,真香!

来自同一个咨询公司的同事们,当然互相帮忙,这个很好理解。但是来自不同咨询公司的人之间,关系常常也可以非常好。

理由很简单,谁都想给自己留个后路跳槽呀。有的咨询公司甚至推出了优惠季,“在3月1日至4月30日之间,谁能够引荐其他公司的咨询师入职,试用期过后,公司奖励3千欧元。此时间之外,内推奖励恢复1千欧元。欲跳从速!”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在同一家客户服务的期间,“你跳到我的公司来,过几个月,我再跳到你的公司去”,这样的骚操作。甚至有人的东家换了几个,但人依然在同一个项目,同一个客户。

毕竟朝夕相处的是客户这边,自己的“亲东家”可能几个月都见不着一次,感情牵绊难免会渐渐生疏。因此客户经理不仅仅要维持与客户的关系,更要维持与本公司的咨询师的关系。我们客户经理就常常开着宝马拉我们中午出去兜风,请吃顿大餐。可以借此机会拉拉家常,打听一下客户商机。

即便是这样,在一个客户现场呆久了,也会有“后妈养的”这种感觉,客户自己的员工就像是家里的亲儿子,即使实习生都高人一等。而咨询师们则像是领养或者寄宿的孩子,总感觉哪里差了一点。归属感也差了很多,毕竟项目解散,或者客户不爽,可能马上就要收拾东西滚蛋。因此,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全身心投入。

咨询师最后的结局,要么被客户转正,要么换项目或者换客户,要么把东家也换了,也就是离职。常见的稳定周期在3、4年以内。

我很稳定的发光发热了3年,还没等到我干的不耐烦,OneBox项目组就被凄惨地原地解散了。

不是有那句话么,“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更先来。” 

搁我这里,“不知道是我和项目谁先走。”

正是因为“鬼才”设计的OneBox项目撞在南墙上,才有了第一次接触敏捷的机会。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2NDY3Njk2OQ==&mid=2247483743&idx=1&sn=79e6e033000505e233f4e7e3ba02a7b6&chksm=ce64fc59f913754f510eb09ecadd438ecd17b0be268c6c3eb30a390699b7698908160da9ef6e#rd

老袁: 敏捷转型咨询师、 Agile Coach、 作家。 B站Up主 《老袁讲敏捷》系列

39 篇文章
浏览 10.2K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软件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