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看Daily Scrum改进实践如何提升敏捷团队效能

278 2023-07-22

本文来自群核科技(酷家乐)项目经理慧轩在商业平台团队过程中的实践分享



作为Scrum Master的你

还在为提高Daily Scrum效率而苦思冥想吗?

还在为提升敏捷团队效能而不知所措吗?

还在费心尽力Sprint的迭代完成率依旧很低而心力交瘁吗?

 

来来来,敲黑板了,作为有着五年的Scrum Master Coach实战经验的我,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下高效组织Daily Scrum及其提升团队效能的一些技巧和项目经验。敏捷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形式多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要属最易用、最有效的方法,每日例会无疑是首屈一指的最佳实践。


                Daily Scrum 是什么               

“每日例会是一个关键的每日检视-调整活动,可以帮助团队以更快、更灵活的工作流完成解决方案;每日例会的目的是检视、同步和调整每日计划,帮助自组织团队把工作做得更好;”

------摘录自《Scrum精髓-敏捷转型指南》

Daily Scrum Meeting,中文为每日例会,作为敏捷Scrum的五大事件之一,是敏捷团队成员透明迭代任务进度和阻塞问题的一个快速而有效的沟通渠道。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团队成员一起同步经典三问,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我发现不少团队的每日例会经常会陷入如下困境:

  • 例会照开,但迭代完成率很低,导致项目经常延期

  • 各讲各的,会后就忘,线下还要重新check进度/问题

  • 懒懒散散,总有那么一些人一直迟到或请假

  • 开小会、玩手机、发呆、开小差等等

 

怎么办才好呢?可以从几个具体的例子中给大家分享下我们的一些思考和举措的实施。

                  徒有其形 难具其神                 

群核科技(酷家乐)是全球领先的云设计软件平台和SaaS服务提供商,其产研团队一直采用敏捷Scrum的开发模式,加快信息的流通,重视人员的高效协作,快速响应市场反馈。随着公司的发展,业务领域的扩大,团队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团队已从杭州的本部研发中心,扩增了上海的黄埔研究院和成都的天府工程院,虽推荐本地化运作的敏捷组,但跨地区的敏捷组也不可避免。

在此背景下年初新接手两个敏捷组,团队规模都在20人左右,作为Scrum Master Coach的角色,以下是我观察了一周,总结出来当下两个敏捷组各自例会的状态:

 

敏捷组A:

  • 围成一个直径2米左右的大圆圈

  • 有跨地区的成员,Scrum Master需要手机连线

  • 轮流阐述每日三问

  • 还没轮到的成员,有部分会开小差/玩手机/晚到等

  • 总时间是20+分钟

  • 成员之间基本没有互动

  • 讲述者的声音有人高,有人低,导致倾听者听起来很费劲,甚至听不到

  • 会上讲过的内容,有些需重新线下check

 

敏捷组B:

  • 站在一块大白板前,里里外外一共站了3层

  • 参会随意,有些开到一半才过来,有些讲完就走了

  • 轮流阐述每日三问,针对完成/进行中的任务会在白板上移动状态

  • 还没轮到的成员,有部分会开小差/玩手机/晚到等

  • 总时间是20+分钟

  • Plan会议后,Scrum Master需要花半个小时左右将任务打印成小纸条,贴到白板中

  • 会上讲过的内容,有些需重新线下check

 

不难发现,这两个敏捷组的每日例会都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

总结来看,其问题点主要是:

  • 业务关联性不强

  • 成员聚焦度不够

  • 团队纪律性不高

                  庖丁解牛 一气呵成                    

Scrum规范的具体落地也是个持续迭代优化的过程;针对每日例会中出现的这些现象,以敏捷理念为指导,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方式方法,目前在两个敏捷组中都已应用落地,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馈效果。

控制人数

Scrum指南中建议敏捷团队的人数最好控制10人或者更少,主要是为了保证敏捷组可以足够小以保持灵活,同时足够大以便可以在一个Sprint中完成重要的工作。每日例会作为敏捷组的日常活动,也需遵循该原则,把人数控制好,从而提升业务的关联度和成员的聚焦度。

业务的快速发展导致敏捷组的扩增,但团队人数过多时,成员之间的沟通成本扩大,拆分敏捷组是一个有效的落地手段。一个独立敏捷组的组建原则是基于Scrum推动跨职能团队拥有创建产品增量所需的所有技能。拆分敏捷组需要基于该原则,根据业务的相对独立性(主要看有没有影响某一用户体验,专注于同一个目标)来进行。

针对敏捷组A,分析该敏捷组所承接的业务进行分层,以及对应的人员分布,按照拆分原则将该敏捷组拆分为两个敏捷组。拆分后的敏捷组,规模在10人左右,每日例会围成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圆圈而进行。


 

针对敏捷组B,该敏捷组所承接的业务短期内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大,暂不能按照拆分原则进行敏捷组的拆分,硬拆组不是首选。作为过渡阶段,我们采用了主题式的站会,按业务的关联性分成2场主题站会,每场例会的规模在10人左右。


这一措施应用后,很好地解决了“听不到或者听不懂”的问题,提升了信息的聚焦性,并提高了信息的传递质量。通过观察,发现会上开小差的成员变少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也变多了。

制定公约

基本的原则是通过制度来约束成员的行为规范,增强纪律性。

通过每日例会,团队成员可以全局地了解迭代中任务的进度,为实现冲刺目标,看是否有需要调整计划。如果某一成员迟到早退或者缺席,从而使其他成员缺失对该部分进度的把控,会因此增加线下check进度/风险点的成本。考虑到每日例会时间较短,准点开始例会显得尤其重要。

分享一个当前我们在使用的例会公约:

  • 团队成员需准点参加,迟到有惩罚(比如俯卧撑)

  • 一个迭代最多请假2次,超出则需要PO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让团队明白例会公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团队的自组织自管理。任何的公约都需要摊开跟团队成员达成一致后再实施,正所谓”规矩立前头好办事“。

这一措施应用后,很好地解决了“走过场/成员随意”的问题,提高了每日例会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整合优势

方法1和方法2落地后,很明显感觉到敏捷组B的成员会后就能很清晰地知道全局项目/需求进度,以及当前碰到的风险点,但发现敏捷A还是会陆陆续续有人线下重新check进度,迭代的完成率也没有明显提升。通过分析,发现敏捷组A例会形式的升级优化刻不容缓。

当前敏捷组A采用的是围圈站会形式:团队成员站立并围成一圈,轮流讲述。

优点是:方便,快捷,无需任何前置准备

缺点是:

  • 没有可视化的面板,参会人的记忆点不强烈,会导致重要的节点信息不能被倾听者get到

  • 不能很直观地展示Sprint中待启动的任务,成员的Sprint目标感不强

  • 对Scrum Master的记忆力有很大的挑战,靠人工记忆会经常出现遗漏或者跟丢的情况 

可以模仿敏捷组B的物理看板式站会吗?

树立一块白板,把相关任务贴到白板上,团队成员在白板前围成半圈,轮流讲述。

优点是:将任务可视化展示出来,讲述者可以很直观地表达,并可以很有仪式感地移动状态

缺点是:

  • Scrum Master需要将任务白纸化,无论是打印还是手写,都需半个小时左右来准备物料

  • 对于已经采用任务管理电子化的公司来说, 最新的状态没有更新到系统中,需要成员在白板和电子系统中共更新2次

  • 敏捷组A有跨地区成员,物理看板并不能解决他们任务可视化的问题

  • 不能及时预览燃尽图并以此来识别和同步迭代存在的风险,从而进行快速决策

 

电子看版,奥力给!这是个好办法!!!



作为一家科技型驱动的公司,其内部电子系统是相当发达的,自研的Kaptain流程管理系统结合敏捷开发模式,依托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流程,目前已在公司普及使用。电子看版就是将电子系统界面直接投到大屏幕,团队成员在屏幕前围成半圈,轮流讲述。

优点是:

  • 继承了物理看版的直观和仪式感,解决了物理看板一直以来的困扰,零白纸化成本

  • 状态可直接更新到系统中

  • 跨地区的成员,可以给他们开个屏幕共享,直接进行云站会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该形式,Scrum Master每天都需要提前一分钟准备好大屏幕,以方便例会准点开始。

站会形式升级后,电子看版很清晰地展示出来每个成员当前的进度和待启动的任务,Scrum Master也可以更快捷的在例会上提醒相关人员,极大的促进了敏捷组A的迭代完成率提升,从而提升了整体项目的准点率(自该措施落地后,准点率已提升了25%)。

 

会后跟进

为了保证每日例会的快、狠、准,成员暴露的问题或者风险Scrum Master不建议在例会上展开具体讨论,但这仍是Scrum Master会后需要重点关注的,促使移除敏捷组工作进展中的障碍,从而以保证Sprint的顺利交付。

在最新版的《Scrum指南(2020)》中,指出Scrum Master是真正的领导者,服务于敏捷组和作为更大范围的组织。这个其实是给Scrum Master一个很大的信号,特别是在问题点/障碍跟进过程中,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更推崇形成一个规范让团队自驱地去解决问题/清除障碍。

那如何不贴身跟进,又能拿到明确的下一步行动点/结果呢?

给大家分享一个很简单快捷直接的执行方法:

针对问题/障碍的提出人和已知的相关方,Scrum Master可以直接拉个沟通群,明确主责任人,并推动主责任人在各种讨论后输出结论发到群里进行信息透明和同步。

快速推进问题地解决/障碍地清除,对于整体团队效能地改进是很明显的。当下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试想下过段时间再来解决同样问题的成本其实是你当下解决问题成本的好几倍,因为后面我们还得大量时间来恢复到当时问题的场景以及各种细节点。与其将遗留点留在会议纪要中,还不如直接化为行动力。问题/障碍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案,迭代中的任务就可以正常进行,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迭代完成率和团队效能。

                      总结回顾                         

想在15分钟之内,让团队高效地输出各自进度并让倾听者有效地接收信息,妙招很简单:

  • 控制人数: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多嘴杂,会议组织者想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例会,就必须在保证业务高关联信息高聚焦的前提下控制好参会人数

  • 制定公约:团队的激情或者梦想的情怀可以激励大家一时,但不是长久之计;想要大家认真对待例会,组织者必须协助团队制定公约保证纪律性,并严于律己,最终达到团队的自组织自管理

  • 整合优势:例会的形式多样,各有利弊,适合当前团队协作模式并且能让成员有效接收到想要信息的才是最佳的

  • 会后跟进:每日例会是信息交流平台,很多结论性的讨论还是要会后有针对性地找相关方进行

 

每日例会强化团队之间的工作透明度和沟通饱和度,拉通成员的Sprint认知,让大家为同一个目标而奋力冲刺,提升整体敏捷团队效能。今天跟大家介绍的每日例会改进实践,已在群核科技(酷家乐)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积极的反馈,并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MDg3MjQ1Ng==&mid=2247483717&idx=1&sn=5b6a8ea43484f1664dca69dfa8c05bc2&chksm=eacb3ba2ddbcb2b4e2d7671996259e99a8393d777b7f94782117acd0e7a98f4a5b50d70c48f2#rd

群核科技(酷家乐)管理工程部。 互联网独角兽项目管理专家团队,分享众多项目管理、敏捷开发、研发效能、流程建设、组织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25 篇文章
浏览 8889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软件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