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动态清零”之下,上海防疫管控 “快、准、稳” 中的 “精益” 管理艺术!

65 2024-02-27

这个冬季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变种病毒防不胜防,每日过百例的本土新增又把“上海防疫”推向了“风口浪尖”,先前西安、天津发生的一些不作为,让这座国内最大交通运输枢纽、贸易进出口最为繁忙的城市再一次成为了全国“动态清零”方针之下的教科书式典范。

就在前一阵,因出现3例确诊病例的静安区愚园路的一家奶茶店,成为了最小“中风险地区”,边上的理发店及其他小店照常营业,人来人往不受影响。

如果没有亲历过被流调、被隔离,都会觉得这一切离自己很遥远,可以正常出行工作生活,即便每天都有新增,也不担心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失控。即便像我这样亲历过凌晨4点多被“大白”敲门敲醒因为楼里有“密接”被封楼隔离48小时两次核酸的,也觉得一切都井然有序,没有什么不舒适感。

这就是上海联防联控机制下的防疫作为—最小的影响,最精准的流调定位,最快的反应速度。如今上海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重塑了整个城市管理系统,成为统筹疫情防控和城市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要素:

上海整体的行政管理水平在此可见一斑,这也是“为什么上海不做全员核酸?” 如此快的速度和精准的追踪定位,用最小的影响进行“动态清零”,上海防疫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成功,但这可不仅仅是我们表面看到的精细化、网格化治理结果,我们从管理的角度去看,这里面可是有一门“精益”的艺术啊!

网络上、新闻里 “精细化管理” 再次屡屡被提及,上海防疫堪称上海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成功典范。然而“精细化”这个字眼早就已是老生常谈,更是很多企业尤其国企、行政事业单位这些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01

我们来看看上海的疫情防控是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的?

01

标准、流程

对一个传播链上的首个确诊患者居住的小区和工作场所进行封闭管理14天、对密接所在楼栋封闭管理2天。

02

资源和组织人员下沉,角色分工

病例确诊后,市区指挥部、街道(镇)指挥部以及现场指挥部迅速组织力量进驻封闭小区,为平稳有序的闭环管理夯实组织基础。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居委会书记和登记在册的社区党员立即组建临时党支部,会同若干社区志愿者承担内部管理和服务工作,按照医护组、外语组、教育组、媒体组、信息组、特殊关怀组、安全保障组、特保组等分组参与闭环管理。居委会书记就是临时党支部书记的角色,任何要求都一级级落实。

03

上下协同+内外联动的全覆盖

服务模式

形成前线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志愿者团队在封闭管理社区实施联动响应和全覆盖服务模式,保障封闭管理区域社会秩序和居民正常生活。管理团队和志愿者团队制定“居民需求清单”和“服务供给清单”,针对不同需求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的服务响应,比如残疾人、老人、学生、紧急就医人群等,同时联动学校、医院等资源以达及时性。

我在去年11月底的时候也亲历过一次因有“密接”的2天封楼管理,从凌晨4点多被大白志愿者敲门敲醒做快速流调,到早上6点不到居委会主任就亲临现场指挥人口登记和核酸、建微信群,接下来就是日常的小区保安挨家挨户上门量体温及慰问。整个流程井然有序,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大家的恐惧不安感。

02

可只有“精细化”就够了吗?

这般“精细化”虽然只是在整个防疫管控的执行层面,所有人都在争取时间,但:

如果只有细化的标准规范和流程,没有迅速下沉下来的人和资源能行吗?

如果没有前期的精准流调和定位,这样“劳师动众”还有意义吗?

居委会主任作为“最高领导”,参与多少是否直接影响管理结果?

“精细化管理” 的原则及方法看似没什么花头,但在很多企业尤其国企、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出现很多弊端:

✔ 精细化管理的实践者们只是用此消灭企业内部问题:

天天抠问题,管得过细,逐渐忘了初衷;

✔ 把精细化变成模式化和指令化:

形式主义盛行,无用工作越来越多,与最终目标渐行渐远;

✔ 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强化过程管控:

各部门各个环节为达绩效目的穷尽各种考核手段,丧失主观能共性和团队创造性。

因此,单单精细化管理很难达到最终的“成功”,走着走着就变了味。但它可以用在管理流程中的其中某一段,在实施执行层面上去剖析展开去细节化,这才是企业经营管理达成目标的最大助力!

而上海的防疫管控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在“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层面上

有“精益”的思想——迅速的摸排精准流调和准确的追踪定位,用产生最小的生活影响去进行最广泛全面的筛查;

有“敏捷”的做法——组织下沉,扁平化层级,一把手亲历亲为参与;

所以这绝对不仅仅是表面看上去“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成功,而是这座城市整个管理艺术的成功。

它的背后大有文章。

如果没有背后的这些强支撑,“精细化管理” 只会变得大家只管自己的眼前一亩三分地,遇到问题互相推诿,最终流程无疾而终,想要的结果也是遥遥无期,管理变成了内耗甚至内卷。不是否认这种管理模式,只是在我们国内的国情很容易变成 “空壳“和口号。

因此,管理者需要明白的是,“精细化管理” 需要建立在“精益管理“思想的基础之上。那我们就由此来缕一缕区分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怎么结合运用:

01

精细化管理 ≠ 精益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通过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细致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做到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精益管理的思想源于精益生产。对于企业而言,精益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达成目标准时交付(Just-in-Time),这个“目标”:

✔ 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就是向客户交付想要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 对于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就是通过降本增效让企业运营得更好;

✔ 在城市系统里,就是响应更快更全面的市民服务及最有效的城市治理;

✔ 具体到现在的疫情管控,就是前期快速摸排(快)、精准流调和定位(准),以及对定位出来的人群所在社区、楼进行精细化管理(稳)

因此,精益的一切都是为了“准时”和“准确”,消除各个流程环节里和协作沟通上的MUDA。

02

先做“精益”,再“精细化”去达成最终目标

在管理里,做事先把流程、标准规范“精益管理”起来,这是基础,明确好目标。

就像上海的疫情管控,“快、准、稳”这每一项目标都是在争取时间,整个流程、每个流程里的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这就是管理上的JIT,而同时在执行端流程上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二者相结合,就让“动态清零”变得不那么难了。

企业也是如此。

企业在向客户交付产品或服务时应遵循精益管理的以下原则:

1、从客户角度定义价值:客户需求,认为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最终有客户确定

2、识别价值流(产业价值链):创建规则规范、工作流程,这是实现精益的起步点

3、流程及组织优化:消除涉及产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中的MUDA

4、确保由客户拉动:只完成客户的(订单)需求,进行拉动式生产或服务,同时保证各个环节(生产、检测、销售等)都JIT

5、尽善尽美:持续改善,零错误率

03

精益管理的两大追求:准时准确与人机自働化

前面已经谈了很多JIT,那什么是自働化呢?

自働化在生产中是那些保障不做不良品的机制或方法的总称。不同于“自动化”,因为这些机制或方法拥有判断、自动停止或执行的功能,所以还意指拥有人工智能。像产品检验确保质量和安全环节,自働化的要求就高很多,虽然人工智能这条路还任重而道远,我们现在最多还只是信息化和部分数智化。

但以后不论是在确保效率和质量的生产中,还是确保正确做事、高效协作、及时反馈的管理中,“精益”的自働化改善需将人机交互做到极致,达到真正的人工智慧的同时,将人力成本、管理成本降到最低,将资源配置做到最优。

这两大支柱追求,其核心离不开传统的执行力和领导力。执行需要组织的全面支持,人和资源的下沉。管理者是整个精益管理的指挥官决策官,是整体目标方向的把控和整个流程体系的基础。现在还要外加一个智治力,用科学技术、互联网辅助达到更好的智慧化。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DY3NzQ1MA==&mid=2650160848&idx=1&sn=48e336d32ecd20228f1ddfa3a37caecb&chksm=832ad4f5b45d5de3066c2ac4731b32f69661a86f56abb120599b94776f56f12a37927687ba15#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