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管理札记 | 如何引导好一场高级别的技术研讨会

395 2023-07-21

Facilitating a Tech Workshop

引导技术研讨会

最近,引导了一场极具挑战性的技术研讨会。

挑战一,时间短:两周前收到主办方的邀约,希望我以工作坊的形式来做这场闭门研讨会的引导;

挑战二,参会者级别高、且多样化:参会者都是来自行业内各相关领域(包括学术、产业、头部机构等)的总经理、专家或CTO这样的角色,最终他们要构建一个开源生态系统。

挑战三,课题专业性很强:主题是关于行业内非常前沿的课题,今年2月份以国家实验室作为载体刚刚立项启动,所以众多参会者尚未达成完全的共识、更没有按项目方式来推进合作。

挑战四,交付地点在外地:我和主办方其实也是一南一北,所有事先的沟通都只能通过线上完成。

最后效果不错,获得好评。今天就来做个复盘,总结一下几点重要的心得。



NO.1


研讨会目标

一场好的研讨会或工作坊始于清晰的目标对齐。它的作用,不仅是让我们避免先开枪再瞄准,而且当过程中出现意料之外的偏差状况(事实证明的确出现),你不至于panic、还能及时采取行动把整个局面拉回来。

这有赖于你明确谁是真正的客户,但有时客户也未必表达得很清楚很精准,这时需要调动一切力量来尽可能了解这个案子的上下文,反复沟通,必要时主动提出你对研讨会目标的proposal。我是在离研讨会周前,提出以下的目标,客户表示赞同

- 理性目标:促使各相关方对项目总体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形成共识,统一思想,为今后的协同打下良好基础;

- 感性目标:behavior like a team(愿景目标、沟通规则、合作机制、建立信任等)


研讨会目标

Workshop

Goal


理性目标客户希望通过工作坊达成什么样的业务成果?

感性目标客户希望参与者走出工作坊,有什么样的状态变化?


NO.2


引导师角色定位

其实在开始准备时,我得到的建议,这场工作坊是很难按照我们理解的引导方法来操作。而是很可能像传统学术研讨会那样,类似主席坛各家代表上台轮流发言,主持人更多的是会议主持人更多就是客串和起到logistic support的作用。

后来随着逐渐了解整个项目情况,我还是决定“冒险”:为了获得好的用户体验UX,我还是要用引导技巧来走完这一天工作坊。因为他们好不容易出差相聚在这个闭门会里、花一天周末的时间,我想他们更多的期待还是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下有良好的互动、彼此熟悉起来、并且一定会有对现有技术路线、怎么合作等的种种顾虑和想要深入探讨的欲望、以及想达成一些高层级的共识、有关键成果物作为此行收获带回去的隐性期望。所以,我设计了动静结合、成果物清晰的一天议程:

引导师的作用

Role of Facilitator


1、群智涌现的催化剂
2、结构化讨论的引导者
3、关键成果物的促进者



NO.3


从三个维度来做充分准备

基于以上的需求判断和自己的引导师角色定位,我在准备的几天里,除了必要的业务拜访和会议,推掉其他一切事务,全身心聚焦在以下图中三个维度上做准备。从后来参会者对研讨会入场调查的三个问题的回答来看,参会者对研讨会的期待和我们的预期高度一致。

特别是围绕“研发工程方法论”,到底在目前这个阶段(初步走过了需求-> 功能 -> 概念 -> 方案阶段),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论来结构化大家的讨论?这个问题苦思冥想了很久,后来还是请教了好几位资深专家(这就是“探针Spike”的好处),再和客户及研发领军人详细交流之后,觉得采用ATAM的评估方法比较合适。虽然国内没有先例可以进一步借鉴,但还是一起设计出了一个清晰的流程,彼时已经是工作坊的前一天下午了。

关于引导,如很多引导师所说,等到上场时准备再好的agenda就抛在脑后了,更多是现场的随机应变。下午一度围绕一个话题,全体成员花了比计划多得多的时间,我几次忍不住想干预、好在客户阻止了,使得整个“系统”自然涌现,来自产业的行家有充分的空间来“挑战”当前的方案,最后的效果就是虽然花了很多时间、挤占了最后一个话题,但是大家心中最核心的顾虑得到解答和随后的跟进。“让不可见变得可见”,让冰山底下的声音浮出水面,最终我们拿到了2/3成果产出,为后面的协同奠定了共识基础。

结构化讨论

Structual 

Group Discussion


预先定义好的结构化讨论,能够使得小组讨论在应有的发散和收敛之间找到平衡;同时也能把整个技术话题的讨论成果带到一个比较专业的高度。


Check-in:入场调研



Corporate

Style

Check-out:度量反馈



感谢


整个准备工作大概求教了十几个人、看了很多文档,对于自己是个很好的快速提升机会。但本质上想要征服一个高难度的挑战,还是一个精诚合作的team work。在此感谢小伙伴栋栋系统的专业知识思维导图和项目前期铺垫,感谢宋老师一针见血的研讨会关键KSF点拨,感谢娅婷的引导好书推荐,感谢某博士基于PE深厚底蕴的方法论建议,感谢客户在前一天还耐心的绕场一周讲解facts、来缓解我发现准备工作存在极大偏差的焦虑,感谢顶级高校专家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来自主机厂武林高手无私的帮助和信任。。。还有好多专家朋友的鼎立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 end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咨询

爱索公众号


扫描爱索创始人

获取更多精彩

爱索交流群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0MTMyMzU3Mg==&mid=2247487743&idx=1&sn=fbd2ee50e5220d94e1d5276d6c5d6d41&chksm=c2d574a4f5a2fdb2ed85255a2d0e9a10c41b6c6c5fac92fe4ec0e2f49b799cfebd0af7cc9261#rd

爱索咨询成立于2020年10月,一家专注高科技企业、通过组织级项目管理、PMO建设、组织变革管理、数字化转型,帮助个人成长、组织进化的专业管理咨询公司。

9 篇文章
浏览 2843
加入社区微信群
与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学习
软件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白皮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