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跟我读Scrum Guide #8 “小”团队,大学问

214 2023-07-20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复杂的工作需要高度的知识共享和协作,因此一个人单打独斗不行,我们需要团队。那么问题来了,团队多少人合适?

1

//  人太少不好

  • 活那么多,人少了活干不完啊;

  • 人太少,可能就不具备完成工作所需的所有技能了,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全栈;
  • 人太少,容易有很多盲点和偏见。人多点儿,就好多了。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
  • 人太少,还有啥不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2

//  人太多也不好

沟通协调开销大
有些管理者认为把工作交给一个大团队速度肯定比小团队快,人多嘛,可以并行做啊!

然而他没有注意到,人多导致的额外的沟通和协调的开销,可能比期待“并行”工作所能节省下来的时间还多。你想啊,同样的上班8小时,5个小时用来沟通,那干正经活的时间就只有3个小时了,对吧。

管理角色降低生产率
更有趣的是,为了解决沟通和协调的开销问题,很多公司设置了xx经理和xx委员会之类的角色和机构,希望他们能够承担主要的沟通职责,让闷头干活的人从乏味的沟通中解脱出来,“心无旁骛”地干自己的事情。

然而常常被忽略的是,经理和委员会这些额外的通信链路,不但造成了通信的瓶颈,还损害了信息传递的保真度,而他们本身并不直接产出价值,但是却扎扎实实降低了团队的总体生产率。

摸鱼不要太方便
在大团队里,摸鱼更方便,你说摸鱼的人多了,团队能好吗?团队相对小的时候,科勒效应(即当两个人一起完成任务时,较弱个体的表现要优于其单独完成任务时的表现)更容易发挥作用。
人员流动概率大
较大的团队 (从统计学上来说) 比较小的团队发生人员流失的概率更高,所以大团队相对更加不稳定,而“稳定”对于团队的绩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搞不清楚别人在做啥
一个人对同组其他人的工作情况越了解,就越能够和大家共同协作完成复杂工作,团队的工作绩效更高。
研究表明,一个人一下子最多能记住4样东西,你看别人问你手机尾号、身份证尾号什么的都是问后4位对吧?当然也有学者研究说人一次最多能记住7样东西。
然而,N个人有N(N-1)/2个沟通渠道,当团队有9个人的时候,沟通渠道数目就是36个。
所以,你说团队中的人一多,我们的脑袋能不能一下子搞清楚别人在做啥?显然要费很多劲儿,这就降低了工作效率!

3

//  究竟多大团队合适?

Tatsuya Kameda等人在1992年进行的研究表明,随着团队规模的扩大,绩效会提高,然而超过一定数量时,降低绩效又会降低。他们的试验使用了2个、4个、6个和12个人的团队规模。结论是,4人团队中的成员表现最高。

在有关软件开发的最新研究中,发现有9个或更多人员的团队的生产力低于少于9个成员的团队的生产力。其他研究表明,3个人是一个临界人数,它是比最好的单个人表现更好的最小团队人数。这可能就是2017版(v6)Scrum Guide中建议开发团队(不包括PO和SM)人数介于3-9个人之间的原因吧。

在2020版(v7)的Scrum Guide中,对Scrum Team(包括PO、SM和开发人员)人数的建议为不超过10人,我想是在原有3-9人之外加上了PO和SM,取了一个整数。

在2010版(v1)的Scrum Guide中提到,开发团队不包括PO和SM人数的经验最佳值是7加减2。

4

//  团队增长的原则

请记住,一定要从小团队开始做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到非常必需,就不要增加团队成员
从长远来看,团队成员之间的交叉培训以及各种学习拓展专业知识,几乎总是比增加团队成员来弥补缺乏的专业知识更好。增加团队成员从直觉上好像是最快的办法,实际上真不是那么回事!

5

//  要格外注意的坑

人多不等于战斗力强
在组织中我们会发现,各个领导都在千方百计招人,扩充自己的队伍,人多地盘就大,地位就高,本部门获得的好处就多,然而这么多人到底能干点儿啥,不知道!

有好几个小伙伴私下和我说,他们部门100多人,要是砍掉一半,能干的活一点儿也不会少,还干得更好!我只能说一句,“Totally True”,“然也”!

别轻易上规模化敏捷框架
很多公司标榜要上规模化敏捷框架,觉得多个团队共同工作在一起,各种火车、各种同步,各种层级,热火朝天,特别有气势,这才是干事业的样子!
然而我真心想说,咱们能不这么干就别这么干,但凡能拆成相对独立的或者弱关联的小团队,就不要轻易上那些用于解决同步和协调问题的规模化敏捷框架,那些真心是不得已为之的。

推荐阅读
论敏捷教练里应外合的重要性
敏捷教练要与组织和团队共舞
团队级敏捷真的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敏捷环境下SQA需要做哪些转变
故事点的秘密
时间盒就只是时间盒而已
凭啥总逼我拆成小故事啊?
“自组织”这个词究竟害了多少人?


徐东伟敏捷教练公众号
本公众号由资深企业级敏捷教练和咨询顾问徐东伟主理,聚焦敏捷转型、业务敏捷和敏捷组织。每工作日更新,转载结合原创。希望为中国的敏捷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敏捷转型包括:敏捷转型的策略/敏捷转型的避坑方法/敏捷转型的成功案例
业务敏捷包括:团队级敏捷运作/数字产品管理/数字化转型/创新创业
敏捷组织包括:敏捷战略/精益投资组合管理/敏捷人力/敏捷财务/敏捷治理/敏捷运营/敏捷组织架构/敏捷企业架构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NjkwNzE4MA==&mid=2247484599&idx=1&sn=5cca479ee5cae1e12cbbafaf21a90dc7&chksm=ebd48af4dca303e258953ca3894e32ccc0bd8fe38b402b50c0e79044af3a902126843d460dc3#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