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分析法
定义
标杆分析法是一种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它通过将评价对象在行业内表现与行业内外的最佳范例之间进行有效对比分析来确认行业提升的潜力、路径与方法。"标杆分析法(Benchmarking,BMK),又称基准化分析法、标杆分析、定标比超法、竞标赶超、战略竞标"。
实践出处
标杆分析法起源于施乐公司,后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单位和相关管理机构,是推动组织持续改进和创新的有效工具。
为什么
* 有助于确定和比较竞争对手经营战略的组成要素。
* 从任何行业中最佳的企业、公司那里得到有价值的情报,用于改进本企业的内部经营。
* 有助于技术和工艺方面的跨行业渗透。
* 与客户需求作对比分析,发现本公司的不足,结合市场、竞争力和目标的设定。
* 确定企业的竞争力、竞争情报、竞争决策及其相互关系,作为进行研究对比的三大基点。
何时使用
* 制定实施目标时,根据企业的主要目标或阶段性目标,结合标杆企业的状况与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富有挑战性、可以阶段性实现的合理目标。
* 确定业务流程时,参考标杆企业的实际做法和最佳实践,制定企业未来的业务流程。
* 确认实施效果时,对企业实施的期望值与实现值、过去状况与改进状况进行总结。
如何使用
1. 设定标杆指标:首先需要确定用于评估和比较的关键指标,这些指标应当是期望通过复制标杆后能够提升的成果指标。例如,在销售团队中,可能关注销售金额和回款比例 。
2. 标杆指标分层:根据设定的指标对目标对象进行分层,识别出表现最好、中等和较差的群体。这可以通过排序并分组完成,以便进一步分析和选择标杆 。
3. 清理异常情况:识别并排除那些由于运气、时机、季节或资源等因素而表现出色的异常情况,确保选出的标杆是基于可持续和可复制的成功因素 。
4. 提炼标杆特征:对选定的标杆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出其成功的关键特征。这包括基础特征(如个人特质)、行为特征(如工作方法)和对象特征(如特定领域的专长) 。
5. 检验复制效果:将提炼出的特征应用于实践,检验复制标杆的效果。这可能包括招聘具有相似特质的人员或推广特定的工作方法,并监控执行过程和结果 。
6. 持续优化:根据复制效果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标杆分析的过程,确保方法的持续有效性和适应性。
7. 深入理解因果关系:在分析标杆特征时,要深入探讨因果关系,避免因果倒置,确保复制的是真正导致成功的因素。
参考资料
https://wiki.mbalib.com/wiki/%E6%A0%87%E6%9D%86%E5%88%86%E6%9E%90%E6%B3%95#google_vignette
我们非常重视知识产权,我们在非常努力地寻找最初的出处来源并注明出处。但因为互联网信息浩瀚,难免会有疏漏。如果您觉得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